周绍昌
【注】 挽:哀悼,追悼。四公之长:指张之洞的四重身份——筹策家、文章家、风度家、勋望家。方驾古人无愧色:意谓与古代名臣相比,毫不逊色。千秋之想:意谓有造福于世的远大志向。许同心:意谓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合作。 【赏析】 这首诗是挽诗,作者对张之洞生前的功绩表示由衷的钦佩,对其逝世后表示深切的哀悼。 第一句“留候筹策,燕国文章,曲江风度,太岳勋望”,是对张之洞一生的概括。留候指的是张良
和郑斋同年落叶诗(节选) 清•周绍昌 飘茵堕溷复沾泥,比似寒花命亦齐。 踪迹偶同风聚散,音声莫辨省东西。 鸱张远势凌鸦背,狼籍馀痕衬马蹄。 百六运穷元会改,病株仍望及春荑。 注释 - “飘茵堕溷复沾泥”:飘落的枝叶再次沾上了泥土,比喻命运多舛,与一般植物无异。 - “比似寒花命亦齐”:与那些无法抵挡寒冷的花相比,命运也显得相似。 - “踪迹偶同风聚散”:虽然偶尔一起随风飘散
【注释】 虬户:指有花纹的门户。上林:指皇宫园林。朱果:朱红色的果实,这里指樱桃。寒谷:指寒冷的地方,这里借指边远地方。凉波:清凉的水波,这里指洞庭湖的水。剪鹑天:指天空如剪下的鹌鹑羽毛般洁白。凝碧池: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北角。繁弦:众多的琴弦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摹了曲江池畔的风光和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语言优美。 首联写景
和郑斋同年落叶诗 篆香烟袅鸭炉温,伏枕黄昏深闭门。 归去王孙应有怨,思来公子又何言。 差池燕羽空中影,解脱虫丝吐后痕。 莫读兰成枯树赋,江潭凄怆那堪论。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篆香烟袅鸭炉温”: - 关键词:“篆烟”、“袅袅”、“鸭炉” - 含义:描绘了一幅安静的夜晚,烟雾缭绕在鸭形香炉中,温暖而宁静。 - 赏析: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室内的幽静氛围,为后续的抒情作铺垫。 2.
【注释】 蓬瀛:指蓬莱、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列仙班:在仙境中做官,享受神仙之乐。乌朝:即“乌飞”。形容乌鸦成群结队地飞翔。 销寂:消沉寂寞。潜虬:潜伏的蛟龙。嫩水:清澈的溪流。䙰褷:形容鸟雀的叫声。冻雀:冻僵的鸟。纥:通“合”,会聚,聚合。 流黄:指流动的河水。度曲:唱歌。填金缕:用金色线绣制花纹。玉关:指边关要塞。 甘泉:指汉武帝时设置的温泉所在地——甘泉宫。烽火:烽火台报警用的烟和火。
和郑斋同年落叶诗 弦柱初调锦瑟年,生桑又见海成田。 也知一刻难赊夜,其奈群飞竟刺天。 五百拣花人早罢,三千扫雪事虚传。 羽林散后宫车出,太乙门东急暮蝉。 注释: 1. 弦柱初调:指琴瑟的弦被调整到最佳状态。 2. 锦瑟年:形容时光如锦绣般的绚烂美丽。 3. 生桑又见海成田:意指沧海变成了农田,桑树重新发芽,生机盎然。 4. 一刻难赊夜:意思是时间难以长久停留,夜晚即将过去。 5.
【诗句释义】 高高的树枝相互碰撞在万年的枝头,无榭荒凉九曲池边。 满地月光的痕迹是人的离去之后留下的,一天秋色雁群归来时。 辞根蓬转真是无可奈何,候管葭吹会有期。 惆怅御沟流不尽,题残凤纸费才思。 【译文】 高高的树枝交相摩挲,仿佛在撞击着万年的枝条。没有亭子的地方显得非常荒凉,九曲池边的景色无人欣赏。月光洒满地面,人走后的痕迹清晰可见,秋天到来时,一群大雁飞过。辞根像蓬草一样随风转,真让人无奈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作品。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元和四年任监察御史,五年为左拾遗,因谏劝穆宗迎娶病重的前皇后韦氏,被贬为同州刺史,后官至尚书右丞,加检校吏部尚书,又加户部尚书。其诗长于讽谕时事,题材广泛,尤工五言古体。有《元氏长庆集》。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飘茵堕溷复沾泥,比似寒花命亦齐。 踪迹偶同风聚散,音声莫辨省东西。 鸱张远势凌鸦背,狼籍馀痕衬马蹄。
【注释】 菱枝:指菱花,一种古代妇女梳妆时用的镜屏。弱不耐风波:形容菱花的花纹脆弱,不能抵挡风雨的侵袭。每唱清歌唤奈何:每逢弹奏清越的歌声,便呼唤奈何(即“奈何”之误)。汲井辘轳牵玉虎,生街荆棘没铜驼:汲水时,辘轳牵引着白玉制的马(传说玉为阴,故称玉马),却连带着把荆棘带进了街道。阳春惠泽:指春天的恩泽。应久:应当长久。皦日:明亮的日光。前盟:旧时的誓言。负已多:背信弃义。张广乐:奏起宏大的音乐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一角红墙锁绿春 - 注释:红墙指的是红色的宫墙,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译文:一隅的宫墙仿佛把春天锁住了。 - 沈沈铃索悄无人 - 注释:沈沈形容铃声深沉而悠长,铃索是指挂在门上的风铃。 - 译文:深夜里,风吹过门上的铃索,发出低沉的声音,显得异常宁静,没有其他人的声音。 - 良时容易流年换 - 注释:良时指美好的时光,流年指时间流逝。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