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瑞
舟行 深深人语转苍崖,牵路如梯滑似苔。 睡起拥篷看奇石,一方新绿入船来。 注释: - 舟行:在水上航行。 - 深:指水很深的地方。 - 人语:人们说话的声音。 - 转:形容声音从远处传来。 - 苍崖:指山崖的颜色,青色。 - 牵:拖。 - 梯:梯子或台阶。 - 滑:形容行走时感觉像走在滑溜的地面上。 - 似苔:像苔藓一样。苔藓是一种植物生长在湿润的土壤或岩石表面。 - 睡:醒来。 - 拥:抱着。
注释: 1. “湖上夜坐二首”:《湖上夜坐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共四首。这两首为第一首和第二首。 2. 露坐空庭竹四围:坐在空旷的庭院里,周围的竹子都露着水珠。这是在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处一室,周围环绕着一片竹林。 3. 夜深更不掩柴扉:夜更深了,但仍然没有把柴门关起来。这是在描述诗人独自享受夜晚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4. 茫茫云海月未上: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云
注释:阳光明媚,竹林掩映的门户长掩,春天已到,花草丛生的庭院乱开花。寂寞无人来问字,只有一双蝴蝶在雨中飞来飞去。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处幽居、闭门读书时所见所感的闲适之作。首句写春日景致,第二句写诗人的孤寂,第三句写环境的寂静和恬淡,末句写自己读书之乐。全诗清新自然,意境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注释】 题遍寒岩:把诗句写满寒岩。 唐人:指唐代诗人杜甫。晋人: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山灵:指山中的神灵。 无清福:没有清静的福分。 君侯: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谭使君,即谭元春。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冬,诗人在福建漳州府龙山郡(今龙海市)任上时所作。当时,龙山郡有座著名的龙山寺,诗人就在那里题诗。 首联“题遍寒岩古佛庐,唐人诗句晋人书”
《凤凰台二首》赏析 《凤凰台二首》,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名篇。这组诗作以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哲思,让人在阅读时不禁沉思。 诗的开篇“泪落零阳酒一杯,赤藤遗墨亦堪哀”,通过描绘泪滴洒落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不舍。这里的“零阳”可能是指夕阳的余晖,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诗人用“酒一杯”来象征消愁解忧的方式
醉拍栏杆呼李白 三山二水年年在,向日浮云处处多。 译文:这三座山峰和两条大江每年都在这里流淌,天上的浮云随处可见。 注释:三山、二水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自然景观,三山指的是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以及浙江的天台山,二水指的是长江和钱塘江。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山二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赏析: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三山二水的自然风光,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张良 博浪挥椎处,惓惓报国仇。 如何销印事,独不为韩谋。 注释: 《张良·博浪挥椎处》是宋代诗人黎廷瑞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张良在博浪挥动铁锤的地方,他怀着深深的报国仇恨,决心为国家效力。但是,他并没有消除与韩国之间的恩怨,因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与韩国为伍。 赏析: 这首诗以张良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他的勇猛和决心,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尽道丰年好,停餐意惘然”,大意为:人们都说丰收的年景好,我却停食感到惘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因年成好而停止食新米,却反而产生“停餐”的怅惘之情。 “离离洛都黍,莽莽建州田”,大意为:那一片片的黍稷在洛都平原上生长繁茂;广阔无垠的田野在建昌府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题赵氏晓山: 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变化的诗歌,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变化无常的深刻感受。 2. 第一句“烟云乱昼阴,雨雹交晚风。” - 注释:“烟云”指天空中的烟雾和云彩;“乱昼阴”描述的是白天时天空的混乱现象,可能是指云雾缭绕或光线昏暗;“雨雹交晚风”描绘了傍晚时分,伴随着风雨而来的冰雹。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日间和夜间的不同景象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长忆扬州笑口开 - 回忆在扬州时,大家开心地笑着。 - 关键词: 扬州、笑口开 - 注释: 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扬州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城市,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笑口开"描绘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2. 扁舟何意子能来 - 疑问为何有子(这里指朱瑞卿)的船能来此? - 关键词: 扁舟、子能来 - 注释: "扁舟"指的是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