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瑞
饮百花洲四首 湖山少年游,散发吹箫坐小舟。 秋鬓苍苍春树碧,重过百花洲感慨 诗句释义: 1. 湖山几度少年游,散发吹箫坐小舟 - 描述诗人多次在湖畔山间游玩的情景,他身着散发,坐在小船之上吹起箫曲。 2. 散发吹箫坐小舟 - 进一步描绘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 3. 秋鬓苍苍春树碧,更堪重过百花洲 - 诗人感叹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春天的树木依旧郁郁葱葱,但这次重游百花洲的心情更加难以平静。
玉佩珊珊怯暮寒,青霄夜半蹑飞鸾。 赏析: 在《扬州遇雪呈祝静得二首》中,诗人黎廷瑞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景。"玉佩珊珊怯暮寒,青霄夜半蹑飞鸾",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玉佩在寒冷夜色中的颤抖,仿佛也在抵御着夜寒,同时以"青霄夜半蹑飞鸾"描绘出一幅凤凰在夜空中翱翔的壮丽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真妃似念寻芳晚,别剪琼花与客看”
【注释】: 杖藜:拄着拐棍。黄叶:泛指秋天的树叶。 窅窕(yǎo 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 曲塘:弯曲的水塘。 赏析: 是诗人在秋天山行时所写。全诗描写了诗人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行进的情景。前两句写山路之崎岖,后两句写山景之清幽。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扬州遇到雪景后,写给好友祝静的两首诗。 第一首:“六合沉冥四壁空,梦魂只绕楚云东。” 注释:天地间一片寂静,四面墙壁显得空旷无物。我的梦境只环绕着遥远的西楚之地。 赏析:诗人在扬州遇雪,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迷茫。他的心境如同被四面墙壁包围的空旷空间,他的梦想也只能在遥远的西楚之地徘徊。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也是诗人对现实的深深反思。 第二首:“明当挂席黄天荡
诗句解释 1 红雪霏霏入燕泥:形容红色的花瓣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在燕子筑巢的泥土上。 2. 朝来犹是可怜枝:意味着早晨起来时,那曾经盛开的花朵依然令人感到惋惜和怜悯。 3. 春风葵麦玄都观:这里的“春风”可能暗喻诗人内心的感受,而“葵麦”则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环境中的某些植物或者景物。 4. 可是刘郎见事迟:以刘郎自比,暗示自己错过了某种机会或时机
雾阁云窗罨画开,半栽松竹半栽梅。 不须更种桃花树,怕引渔郎入洞来。 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雾阁云窗罨画开:描述了一个云雾缭绕的阁楼,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作。这里的“雾阁”象征着一种神秘和深邃的氛围,而“云窗”则增添了一份飘渺之感。通过“氤氲”二字,诗人形象地描绘出这幅画中山水之间的相互交融
湖上夜坐二首 寂静月色下的孤舟独行 1. 平湖漠漠来孤艇,远树冥冥见一灯。 2. 翁媪隔篱呼稚子,岸头犹有未收罾。 诗句注释 - 平湖漠漠:形容水面平静如镜,无边无际。 - 来孤艇:独自的一只小船驶来。 - 远树冥冥: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 - 见一灯:在黑暗中看到一点灯火。 - 翁媪隔篱呼稚子:老夫妻隔着篱笆叫唤着小孙子。 - 岸头犹有未收罾:岸边还留有未收起的渔网。 译文与赏析
【解析】 此诗首句“夜坐”是全诗的开端,也是全篇的纲领。诗人点出时间是在深夜,地点则在室内。从“梧桐月转影翩翩”一句看,诗人正在赏月,月光洒满房间,照见屋内陈设的一切。“梧桐”两句是第一联。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下读书图,既写出了环境之幽静,又表现了作者之勤奋。第二联是第二段,“林下不知秋远近”,意思是:树林深处,我竟不知道秋天的远近。“西风一叶堕灯前”,意思是:西风吹落一片秋叶落到了灯前
万里云涛海峤秋,倩人扶上黑云兜。 一帘新雨西楼晚,卧听乌衣说旧愁。 诗句解释: - “万里云涛海峤秋”:这句描述了一幅辽阔而壮观的海天景观,万里指的是遥远,云涛和海峤分别描绘了海洋与山峦。秋天则增添了季节的色彩。 - “倩人扶上黑云兜”:这里使用“倩人”表达了一种依赖或求助的感觉,而“黑云”可能象征着困境或挑战。 - “一帘新雨西楼晚”: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
【注释】 1. 龙山:地名,位于今山东济南市。谭使君:谭嗣同(1865-1909),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 2. 澹沲(dànlín):水波荡漾的样子。 3. 四壁:四面墙壁。 4. 豳风:《诗经·国风》中的一首诗篇名,相传为周文王的臣子所作。 5. 奏:弹奏。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者在济南任山东按察使时所写。当时诗人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捕,押解到北京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