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谨
龙潭八景三江观潮 第一句 > 两峰苍翠接三茅, - 注释:这里“两峰”指的是山峰的数量,而“苍翠”描述山峰的颜色和生机;“三茅”可能是对某个地名或者山名的简写。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山峰的连绵与青翠,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和谐的氛围。 第二句 > 路入云深去转遥。 - 注释:描述了进入山路后的景象,“云深”可能意味着山路非常陡峭且云雾缭绕;“去转遥”则表达了道路的遥远和不易到达。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遨的《龙潭八景三江观潮》。下面逐句释义: 1. 苜蓿连天万马肥,望中如在华山西。 注释:“苜蓿”是指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比喻茂盛的草地。“连天”形容草地辽阔,无边无际。“万马肥”描绘了草原上马儿肥壮的景象。“望中”指远方,远处。“如在华山西”表示站在高处,仿佛看到华山的影子。 2. 龙媒应叹无人识,频向奚奴振鬣嘶。 注释:“龙媒”指的是龙形的马车,这里代指马车或马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端午有感》。全诗如下: 忆昔彤庭预宴时,千官行到近天威。 今朝寂寞林泉下,不忍重看旧赐衣。 注释: 1. 忆昔彤庭预宴时:回忆起过去在皇宫里参加宴会的情景。彤庭,指的是红色的宫殿,预宴,指的是提前的宴请或宴会。 2. 千官行到近天威:千官,指众多官员,行到,行走,接近,天威,指皇帝的权力和威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皇宫里的宴会上,众多官员都走到了皇帝的面前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描写了一位童子抱着琴,过一座野桥,在松阴夹道的小路上踏着青草萧萧地走着的情景。诗中的“知君”、“未必”等词语都富有生活情趣,表现诗人对这位天真无邪的童子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抱:拿着;②携:带领;③过:通过;④野桥:野外的石桥;⑤松阴:松枝投下的影子,这里指松树林子;⑥夹路:两旁;⑦萧萧:形容微风轻轻吹拂的声音。译文:小童手执琴带着琴,穿过荒野的石桥,一路上松荫掩映
诗句:篙师倚棹傍寒芦,力倦操持不受呼。 译文:船夫靠着船桨在寒冷的芦苇边,体力已经疲惫无法承受呼唤。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渔夫的艰辛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赞美。同时,诗中的意象如“蒿师”、“寒芦”、“大堤”等也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江景之中
【注释】 龙潭八景:即杭州西湖的“钱塘八景”,指钱塘江上的涌金门、玉壶、涌翠、望海、花港、秋涛、落照、柳浪共八大景点。 百尺飞梁:指飞来峰上著名的石桥——百步云梯。 香尘:指游人踏动后扬起的尘土。 水自东流日自西:指钱塘江潮涨时,水从东方流向西方,太阳却在西边落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议论,全诗以议论为纲,描写为辅,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写龙潭八景之一——百尺飞梁
题桃源图 仙境萦回一水通,人家住处绝尘踪。 渔郎忽到惊相问,犹说当年避祖龙。 1. 注释与赏析 - "仙境萦回":形容景色如仙境般美丽曲折。 - "一水通":指的是一条河流贯穿全境。 - "人家住处":描绘了人们居住的村落或房屋。 - "绝尘踪":形容远离尘世,不受世俗干扰。 - "渔郎":可能指古代的渔夫,也可能代指隐逸者。 - "犹说当年避":指仍然在谈论过去的事情。 - "避祖龙"
【注释】 梁台:指梁朝的宫殿,泛指京城。六咏:指《文选》中收录的六首诗。赤峰晴雪:即《文选》中的《赤峰晨日雪歌行》。“赤峰”指赤峰山,又称赤峰塔,在今北京市宣武门外。“晴雪”即晴天的雪景。 印阁晴空:指山峰如印,阁台在晴空之中。“阁”指楼阁,也指山峰。“晴空”指晴朗的天空。 翠:青绿色。“翠压秦淮秀所钟”意为山峰青翠,压着秦淮河的秀丽。秦淮河流经南京市中心区,是南京的母亲河,因流经古都南京而得名
【注释】 龙潭:指龙潭寺,在今江苏南京市。八景:指龙潭八景。三江:指长江、钱塘江、浦阳江。崔嵬(cuī huái):高耸。三江:指长江、钱塘江、浦阳江。鳌:传说中大海里的一种大龟。雪山:形容山峰之高。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龙潭八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写三江观潮时,浪头忽起,气势磅礴。次句写观潮时听到的雷声,如怒号的雷声,声势浩大。第三句写夕阳映照下的滩头,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鳌背负着一座雪山
【注释】 龙潭八景:指杭州西湖的“八景”。龙潭,又称钱塘江大潮。 三江:指浙江、江苏、安徽三省。 七星山色翠冥冥:指七星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郊。 玉宇琼楼:指天坛,在北京。 六丁:传说中天上的六个神名。 夜半天坛明月上:指天坛祈年殿的祈年灯在夜间照亮了天坛。 道人:指作者自己。 寒星:指北斗七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观潮的诗。首句点明地点,次句写景,三句写月,四句写人,五句写景,六句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