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谨
【注释】: 日落华清王气收,海棠妖艳不知秋。——华清宫是唐朝皇帝的行宫;“王气”指皇家气派;“花梢”是花瓣的尖端;西风急,形容海棠花盛开的景象。啼得山禽也白头。——啼:杜鹃鸟在树上啼叫,声凄切。 【赏析】: 此诗以海棠花自比,抒发自己年老色衰、怀才不遇的悲哀。首句写海棠花的妖冶艳丽,暗示自己的青春美貌;第二句写春去秋来,海棠花已凋谢,暗喻自己年华已逝;后两句以杜鹃啼鸣声切
【注释】 耕乐图:指《耕者图》,即描绘农民耕作的画。九峰:指山名。苏轼曾写有《九峰山》诗:“山行欲尽处,遥见九峰出。前峰后峰中,各拥一石佛。”瘠田:指田地贫瘠。耔(zǐ):播种,种植。耘:锄草,松土。闲:空闲,无事。蓑(suō):蓑衣,用来防雨的布。醉后:指酒醉之后。黄犊:指牛。青山:泛指远处的山峦。 【译文】 在九座山峰间的几亩瘠薄田里,每天早晚不停地耕作,没有闲暇的时候
【解析】 题潇湘八景洞庭秋月,即以诗为题写《潇湘八景》。 第一句“鹧鸪声断雨初晴”,鹧鸪鸟在雨后初晴的时候叫声,用此起兴。 第二句“渡口风来水气腥”,“水气”是湿气。 “齐晒网”是说村南的渔夫们把网收起晒在岸边。 “钓舟闲在夕阳汀”,意思是说渔船悠闲地停泊在夕阳映照的江边沙滩上。 【答案】 译文: 鹧鸪的鸣叫声在雨后初晴的时候中断了,渡口吹来的阵阵风带着湿气。 村北村南的渔民都收起鱼网晒在岸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题目为《题潇湘八景·洞庭秋月》。 第一句“山含暝色护招提”,意思是山峦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这里的“暝色”指的是傍晚的天色,“护招提”则是指山峦如同守护神一般,守护着寺庙。 第二句“隐隐疏钟隔翠微”,意思是远处的寺庙传来隐约的钟声,仿佛是穿越了层层翠绿的山峦。这里的“疏钟”指的是稀疏的钟声,“翠微”则是指山上的绿色植被。
【注释】 题:作,题写。潇湘:湖南一带的河流。八景:潇湘地区的名胜古迹和山水风光。洞庭:即今洞庭湖。秋月:秋天的月亮,这里指洞庭湖的夜景。一色彤云:一片彤红的云。百蛮:指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江村:指洞庭湖畔的村庄。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泛指渔船上的人。黄芦岸:地名,在今湖南岳阳城东。山阴:地名,即今浙江绍兴,是王羲之隐居的地方。戴还:戴逵,晋代书法家,擅长书法,曾隐居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
【注释】 鼋:大鳖。鼍:鳄鱼。乔口:湘江入洞庭湖的口子。墨色江云不断飘:指浓雾弥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潇湘八景之一的“洞庭秋月”时写的,诗题下的小字说明这是“夜泊岳阳楼”。诗人以“洞庭秋月”为题,描写了夜泊岳阳楼时看到的一幅幅如画的洞庭秋月景色。首句写秋日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大鼋、巨鼍出没,发出阵阵吼叫;次句写洞庭湖上水天相接,浓雾弥漫,一片苍茫;第三句写站在岳阳楼上,远远望去
【注释】绿阴:树木成荫的景色。夹道:两旁。重重:形容树非常多。杂:交错。渔樵:打鱼、砍柴的人。通:相通,互相往来。酒家:酒店。回望:回顾。山色里:山上的风景里。青帘:指酒店的门帘。斜:倾斜的样子。落花风:飘落的花瓣被风吹起。 【赏析】这是写在湖南洞庭湖游览所见。第一句写洞庭湖畔,两江交汇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枝叶茂盛,遮天蔽日。第二句描写了游人在这绿荫掩映之中,来来往往,穿梭往来,十分热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题干要求赏析“一堤烟柳翠沈沈,画鹢如云系柳阴。白发篙师闲理棹,就中还有济川心。”这三句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结合语境作答。 “一堤烟柳翠沈沈,画鹢如云系柳阴。”这两句是写景。第一句写堤上柳树,第二句写船行时的景象。从“烟柳”二字可见,这是暮春时节。此时江水涨满,河面平静
【注释】 龙潭:在浙江绍兴市西北。八景:指龙潭山中八个著名的风景名胜。三江观潮:三江,指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三条江河。观潮:指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仕卷舒:《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君子应像展翅高飞的云霞一样奋发向上。水边洲渚自萦纡:指江流曲折,岛屿众多。萦纡,曲折盘旋。数尺苔矶:几块长着青苔的石头。介甫:王安石的别号。曾来学钓鱼:王安石曾在杭州任知州期间
【注释】 潇湘:泛指湖南一带。 洞庭秋月:指洞庭湖上的中秋之月。 冯夷:传说中的水神名。 广寒宫:传说中的月亮里,有桂树,故称广寒宫,是月亮里的宫殿。 【赏析】 此诗描写洞庭湖上中秋之夜的美景,意境清幽而高远,想象奇特,给人以美感。 首句“波光万顷浸长空”,写洞庭湖面浩渺无际,月光映照在湖水上,使湖面上波光万顷,一片明亮;湖水仿佛淹没了天空,将天地连为一体,令人感觉天高气爽、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