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来看是一道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情感以及语言等的综合把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考点要求,如“请对下列诗句作赏析”“请分析下面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赏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等,然后浏览全诗,逐句解读,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他在恬澹轩与大德观王道士相遇的情景,以及他对道教的理解和感悟。诗中的关键词“参同契”是指《参同契》,这是一部关于道教修炼的书籍。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昔年欲问参同契,暇日曾过恬澹轩。(过去我曾想请教《参同契》,闲暇时曾经路过恬澹轩。) - “昔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 - “欲问”表示想要询问或寻求答案。 - “参同契”是一本关于道教修炼的书。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谁将轻箑图松月,一握双清惬素心。 “谁”字引出了作者的疑问,表达了对于画师技艺的赞赏。箑(zhù)是一种古代绘画工具,类似于现在的调色板,可以用来描绘山水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人用轻薄的箑子描绘出松树与月亮的美景,这种画作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松树与月亮的清幽,满足了观者的内心需求。 云净九霄仙兔出,风生万壑老龙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是对其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为爱茅堂近曲江,云山叠叠水淙淙。 - 注释:因为喜爱茅草屋靠近曲江,所以云山连绵,溪水潺潺。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为爱茅堂近曲江"说明诗人选择了一个靠近曲江(即长安城西的曲江池)的草堂居住,可能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云山叠叠水淙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河阳:今河南孟州。潘用中:即潘阆,字逍遥子,自号逍遥公,唐人。《全唐诗》存诗20首。景善:名景仁,为潘阆之孙,《全唐诗》存诗3首。太学: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岳之裔:指岳氏后裔。潘岳,西晋文学家,曾任司空等职。典午:指东晋末年,司马睿建立的宋。 【赏析】 这首诗是潘阆为其曾孙潘景善题写的。诗中既称赞了潘景善有先祖之风,又表达了对其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潘氏园亭桃李盛”
【译文】 遁迹吴山世业医,家声高与古人期。 杏栽董奉空千树,鹤驾苏耽去几时。 松柏寒云愁满地,梧桐秋雨泪连枝。 百年馀庆今何在,嬴得诸郎有白眉。 【注释】 ①遁迹:隐退、隐居。 ②吴山:指苏州的虎丘山。 ③世业医:世代从事医学事业。 ④董奉:东汉时期的方士,曾为张道陵采药,后隐居不仕。 ⑤苏耽:三国时期的道士。 ⑥松柏:指常青植物松树和柏树,常用以象征坚贞节操的品格。 ⑦秋雨:秋天的雨水
松轩为乡人题 【注释】: 松轩——指用松木建造的亭子,这里代指作者的居所。 百亩田园万树松,结轩相对日从容。 【注释】: 百亩田园——形容田庄宽广。 万树松——形容松木茂盛。 结轩相对——在轩中结坐。 日从容——形容时间悠长,悠然自得。 天风夜半来鸣鹤,雷雨春深起蛰龙。 【注释】: 天风夜半来鸣鹤——指天上的风声,夜里半夜时分有鸟发出声音,好像鸣叫的鹤一般。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它以春楼为主题,通过对楼中春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香满吴山总是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吴山之中。这里使用了“香”字来形容春天的芬芳,让人仿佛能够闻到春天的味道。同时,“总是春”也强调了春天的持续和永恒,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次句“楼中春意浩无垠”,进一步描绘了春楼中的春意。这句诗通过“浩无垠”来形容春意的广阔和深远
【注释】 长洲: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张医士:指张绅,曾任礼部尚书。医士妻:张绅之妻。 葬:埋葬死者遗体。青龙坞:地名,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北。陈都堂:即陈璱(zhù)玉,当时为礼部尚书。 上国:这里指京城。贤助:贤良的辅佐。东吴:指江苏一带。学富:学识渊博。慕义方:仰慕有正义的人。 嬴得:取得。乡评:乡间舆论。潜德:隐藏的品德。揄扬:称颂,夸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官对友人妻子的悼念之作
诗句解析 1. “题尘清亭”: - “题尘”可能指文人雅士在此留下诗作或题词。 - “清亭”通常是指一个安静、清洁的地方,适合吟诗作对和思考。 2. “一尘不到草亭深,雅称秋台铁石心。” - “一尘不到”表示非常干净。 - “草亭深”表明这个场所非常隐蔽且幽静。 - “雅称”意即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某种特质或氛围。 - “秋台铁石心”暗示这是一个能够让人感受到坚定意志的地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