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不言真愧未亡身: 不说自己真的感到羞愧,但已经失去了身份。 2. 却共匡床擅下陈: 却在简陋的床榻上共同商讨国事。 3. 江汉芳兰双入梦: 在梦中,江汉地区芳香的兰花仿佛成对地进入了梦乡。 4. 何须默默绮罗春: 为何要忍受默默无闻的奢华春光,即不为人知的美色。 5. 赏析: - 此诗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嵌岩烟雨日霏微,万壑奔涛溅裌衣。若向此中成小筑,松花满径可忘饥。 注释: 1. 嵌岩:指山石嵌入岩石之中。 2. 烟雨:细雨如烟如雾。 3. 霏微:细小、轻柔的样子。 4. 万壑:形容山壑众多,山谷纵横交错。 5. 奔涛:形容波涛汹涌澎湃。 6. 溅裌衣:水花飞溅到身上。 7. 若:如果。 8. 此中:此处,指樵水画中的风景。 9. 成小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欣赏评价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意,然后结合内容和手法进行具体地赏析。此诗前两句“树影动罗帏,看云倚夕晖”,描写了诗人在秋日里看到的景象: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仿佛是树影在晃动着窗帘,诗人静静地坐着,凝望着天空,看着那如彩云般的晚霞。“树影”二字,点明时节为秋天;“罗帏”,指窗帘,说明室内外景色的对照
荻岸萧萧万里风,接天波影和霜空。 数声清梵寒烟外,应有鱼龙候晓钟。 诗句解释与翻译: - 荻岸萧萧万里风: 荻草岸边,飒飒作响的秋风。 - 接天波影和霜空: 水面上泛起的波纹仿佛延伸到天空,与冷清的天空融为一体。 - 数声清梵寒烟外: 在寒冷的雾气之外,可以听到几声清脆的佛音。 - 应有鱼龙候晓钟: 应该有鱼和龙在迎接清晨的钟声。 注释与赏析: 1. 荻岸萧萧万里风:
《送孙无言归黄山二首·其二》是清朝诗人王士祯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孙无言归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到处逢迎一蒯缑:描述了孙无言在旅途中四处拜访的场景。 2. 云山几点蓼花秋:形象地描绘了秋季云海与山峦间的稀疏点染着蓼花,给人以秋天的凄美之感。 3. 严滩百丈清泠水:严滩的水清澈透明,百丈之深,映射出深邃的情感。 4.
注释:鸱夷被用来装载西施,她离开吴国时遭受了耻辱。陶朱公辛苦地积累了财富,成为富人。与终身隐居在苎萝山畔的西子相比,她乘坐彩云般的船篷,荡漾在荷花之中,更加令人羡慕。 赏析:此诗是咏古十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西施为题材,抒发了对西施的赞赏之情。全诗通过描绘西施离开吴国的情境以及她在苎萝山畔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西施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注释】 ①月观风亭:即月观亭,在今安徽黄山。②天都:指天都峰,为黄山主峰之一。③胜攀:好攀登。④丹枫夹岸:形容秋天山色红艳,像两排丹枫夹着江岸。⑤鬓已斑:指游子的头发因思乡之久而变白。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寓景中。首联写诗人登上黄山月观风亭,观赏秋日的美景;颔联描写天都峰和丹枫夹岸的景色;颈联写游子归来,看到美丽的黄山,感到十分欣慰;尾联则抒发了游人长期在外
【注释】 井径阴风:指坟墓前小路。迸泪流:泪水迸出,形容悲伤。 遗书空散:指遗书中的书信已随雨水冲刷而散落。白云秋:指秋云。 泉台、执绋(fú):泉台,指墓地;执绋,拉丧车时所用的绳索。 【译文】 井径小路旁,秋风阵阵吹来,仿佛是那伤心人眼中的泪水在流淌。遗书被雨水冲刷,已不知所去何方。墓地里,谁还会像你那样寻访我,又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执绋来到你的墓前。 【赏析】 此诗写诗人悼念亡友的凄苦情思
【注释】凌:乘。生刍:生米。啼鹃:杜鹃鸟,常在春天啼叫,传说为古蜀国王杜宇之魂。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沈友圣去汉阳途中所作。“独凌冰雪上江船”,写诗人自己站在冰封雪盖的江船上,目送友人远行。“千里生刍涕泪边”,写友人即将离开故乡,踏上远行之路,不禁涕泪横流,感慨万千。“为报故知轻远道,楚天风雨泣啼鹃。”写朋友为了报答老朋友的深情厚意而轻装远行,但此时楚地天气却十分恶劣,风雨交加
【注】 三江:泛指长江。 吴宫:指南朝梁武帝时,建康宫(今江苏南京)的宫殿。 啼乌:哀鸣之鸟,此处借指乌鸦。 舠(yú):小船。 甬东:即东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东面,这里代指东城。 争一饭:指争夺一口饭吃。 浣纱:指西施。传说西施浣纱时,鱼儿见其美丽而沉入水底,因此“遗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南朝灭亡的哀悼和感叹。前两句写吴宫歌舞,使人啼乌悲鸣;而后两句写东城百姓为了争口饭吃而相互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