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仁
山中漫题 平生江海兴,闭户老岩阿。 晚景寒山净,秋声落叶多。 诗成樵客和,酒熟羽人过。 丛菊萧疏甚,其如蔓草何。 【注释】 ①漫题:随意题咏。②平生:一生,全部日子。③江海兴:指在江海之间遨游的兴致。④闭户:闭门不出。⑤岩阿(à):山间的凹地。⑥晚景:晚年的景象。⑦秋声:秋季的声响。落叶:秋天树叶飘落的声音。⑧诗成:指诗人写就了一首新作的诗。⑨樵(xiáo)客:砍柴的人。⑩羽人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山中漫题 风雨鸡声乱,云山鹤梦清。 自非诸葛卧,谁有鲁连名。 碧海堪垂钓,黄河未洗兵。 镜中看短发,种种负平生。 诗句释义与译文: 山中漫题 1. 风雨鸡声乱:“风”和“雨”是自然界的气象现象,这里指天气变化无常,使得周围环境显得有些混乱无序。而“鸡声”通常被视为报晓之声,但在这里可能暗喻着早晨的喧嚣或纷扰。 2. 云山鹤梦清
乱石尔何知,摧轮剥马蹄。 这是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乱石,即不规则的石头,它们不知道世事变迁,却能摧毁车轮、破坏马蹄,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无情。诗人用“摧轮剥马蹄”来形容乱石的作用,强调它们的强大。这既是对乱石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力量的感叹。 当途生涧谷,在野碍锄犁。 这是第二首诗,描绘了乱石对道路的影响。当道的乱石会生出山涧和沟壑,而在野外则妨碍了耕作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寥落三冬学,栖迟十载心。 - 译文: 在山中漫无目的地学习已三个冬天,隐居十年的心境。 - 注释: “寥落”意为孤独、寂寞;“三冬”指的是三个漫长的冬天;“栖迟”指长期居住或停留。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状态——长时间的学习和孤独。通过描绘长时间的学习时间和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知识的渴望。 2. 寒云龙战野,暮雪鸟归林。 - 译文:
山居 无人知隐处,古木伴荒丘。 茅屋三年筑,沙田七月收。 林疏休剪竹,溪满可行舟。 偶与邻翁饮,斜阳起更留。 注释: 1. 无人知隐处:没有人知道我隐居的地方,形容人隐居在深山之中,不为外人所知。 2. 古木伴荒丘:古树陪伴着荒芜的丘陵,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宁静的景象。 3. 茅屋三年筑: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已经建造了三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居住的不易。 4. 沙田七月收:沙质田地在七月可以收获
诗句释义与赏析 山中漫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之中随意书写,不拘泥于形式的创作状态。"漫题"意为随意题写,没有刻意雕琢之意。 - 乾坤千古事:指天地间永恒的大事。这里用“乾坤”象征宇宙和时间,强调诗歌内容的重要性和永恒性。 - 风雨百年心:形容经历了漫长岁月,心中依旧保持着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和情感。这里的“风雨”比喻时间的变迁,而“百年心”则表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坚持。 -
盆里仙人柏,千枝共一柯。 年深犹短小,雨重却婆娑。 翠色孤松并,繁阴片石多。 西来指禅意,不敢问如何。 注释: 盆里仙人柏:盆中栽种的仙人掌或柏树,这里指盆景中的柏树。 千枝共一柯:形容柏树虽只有一根主干,但树枝繁多。 年深犹短小:岁月虽然已久,但树木依然显得娇小。 雨重却婆娑:虽然雨水较多,但柏树仍能摇曳生姿。 翠色孤松并:形容柏树的颜色翠绿,与周围的松树形成鲜明的对比。 繁阴片石多
【解析】 “山中漫题”的意思是:我独自在山林中随意地题诗。此句点出了题诗的地点和时间,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偶依松石坐”,是说自己在闲暇之时,喜欢到山中去,坐在松树下、石头上闲适地休息。“闲咏草堂诗”则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悠闲无事,喜欢在山水之间吟咏诗歌。“宿鹤林中静”,是说自己在林中看到栖息的飞鹤,觉得它们很安静,于是联想到自己的心境也很平静。“归云川上迟”,是说傍晚时分
诗句释义 1. 前贤已沦落,古学更谁知?: - 前贤已沦落:指那些历史上的贤人已经消逝,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不再有人知晓。 - 古学更谁知:意即古代的学问或知识现在几乎无人研究,被世人遗忘。 2. 临遍钟王帖,吟成魏晋诗: - 临遍钟王帖:形容多次临摹钟繇(三国时书法家)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被视为书法艺术的典范,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 吟成魏晋诗:通过吟诵和学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山中漫题》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读书期有用,闭户耻无能 - 释义:读书是为了有实际用处,闭门不出是因为自愧无才无能。 - 注释: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闭门不出则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 - 赏析: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追求,既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又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骄不躁。 2. 落叶空山雨,疏钟独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