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仁
【注释】 云松:诗人号。本淳:指诗人的友人张本淳。 一笑:一笑置之,即不计较的意思。 其三:第三首。《西厢记》有《西厢记》“四绝句”诗,此处用此典故。 寸晷:一寸光阴。分阴:十分之一秒的光阴。悭:吝啬。 洗髓:指彻底清洗骨髓中污浊的东西。叩:敲。 【赏析】 这首诗是和张本淳的一首七律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第一、二句写与朋友相聚的时间虽短
注释:仙草灵芽出自神秘的洞天,封好的题记寄附在归家的马鞭上。记得那明亮的月光下,我们曾一起寻找相会的地方,曾经试过那林间的第一泉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好友的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诗中通过“仙草灵芽出洞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美好寄托。接着,“封题千里附归鞭”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够早日归来。最后,“月明记得相寻处
【注释】 云松:《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四百里,曰钟山。……有鸟焉,其状如凫,一翼一目,相得而温,名曰野鸡,食之无毒,可以御火。”《尔雅·释兽》:“鹜,野鸡也。……郭璞曰:‘似鶸。’”郭注:“鹜、野鸡也。……一名鸱。”《诗·小雅·斯干》:“于嗟女兮,鸡鸣常不足。”“野鸡”或“鸱”,即此诗中的“云松”。本淳一笑:本淳即本淳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旧唐书》本传称他“好佛老之道”
【注释】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三:效,仿效;冯老泉,指晋代文学家左思。此诗为作者仿照《咏史》组诗中的第三首所写。豹脚,形容蚊虫腿长。小窗飞入闹昏黄,指在小窗户上飞舞的蚊子。借问为谁逐客忙,指问这些蚊子为什么追逐客人(诗人)。 【译文】 豹脚蚊子飘荡无羁绊,从窗户飞来扰人清梦。 月光下蕙帐空寂无人坐,不知是哪位客人被追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西山蚊虫的形态、动作及环境
《山行雨中》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雨中山行时的感受和意境。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1句:“疏林野水白鸥闲” - 解释:稀疏的树林,野外的溪水,白色的鸥鸟悠闲地游弋。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疏林”与“野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空旷和自由。 第2句:“细雨浓云杳蔼间” - 解释:细细的雨丝飘洒在空中,浓密的云雾缭绕其间。 - 注释
【诗句释义】 1. 自与山灵有宿期:我与山神已约定好在此地过夜。"宿期",宿愿或宿缘。 2. 题诗屡报入山时:我在山上多次留下诗歌,告诉人们我要来此山。 3. 林间二客烦相待:林间的两位客人,麻烦你们为我准备好住宿。 4. 拂拭苍苔看旧诗:请将我留下的诗稿擦洗干净,以便我能阅读。 【译文】 自从我和山林有了约定,我就多次到山上寻找你。 在林中等待你的两位朋友,他们正在用扫帚清理青苔
霜降之后,万物凋零,西山上的蚊虫也无踪影可寻,只剩下空荡荡的草丛。雨后,又可以听到它们放声高歌。这些生民的膏血被多少贪心的人吞噬,都集中在了那些贪婪之徒的口中。 注释:霜落:霜降,指天气变冷。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四:模仿前人冯子材(字子材)《咏西山》(《西岭雪山》一诗)。 译文:霜降之后万物凋零。西山上已经不见蚊虫踪迹。雨后又能听到它们的欢歌。这些百姓的血汗都被贪婪的人吸食。 赏析
【解析】 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所作,时诗人因避安史之乱,隐居长安城南少陵的一处幽谷中。此诗是《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二首》之二,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蚊子吸血,“口如针”;第二句写蚊子被烟火烧死又被风露吹死;第三句写蚊子在破窗残隙中挣扎,最后死去无踪;第四句写蚊子被风吹走,不再来。 【答案】 译文:蚊子吸血,其口如针,火劫烟攻,退又侵,风露尽处,呼吸之处,破窗残隙,莫再相寻。注释:效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一卷羲经足洗心":羲,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圣人,这里泛指儒家经典。羲经即指《易经》,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占卜书籍。这句话的意思是阅读《易经》足以洗涤心灵。羲经在此处象征着知识与智慧,它像一面镜子,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 2. "研朱滴露向秋林":研朱,是指磨墨的过程,朱是红色的颜料,用以点染文字;滴露则是指用砚台中的水滴来研磨墨汁。秋天的林子
林壑:山林和山谷。 冯老泉:即唐末五代诗人冯道,字玄公,广陵人(今江苏扬州)。 希夷睡:指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李耳,号通玄先生,相传曾梦见自己坐在蒲团上睡觉,所以叫希夷睡或希夷梦。 葭:一种水生植物的茎,其叶似芦苇而细长。 灰:燃烧后的残余物。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蚊虫在夜间鸣叫着飞来的情景。作者以“成群作队”形象地表现了蚊子多的特点,并以“夜深”点明时令,渲染了蚊声的喧闹,使诗显得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