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只为口如针,火劫烟攻退又侵。
风露尽多呼吸处,破窗残隙莫相寻。

【解析】

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所作,时诗人因避安史之乱,隐居长安城南少陵的一处幽谷中。此诗是《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二首》之二,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蚊子吸血,“口如针”;第二句写蚊子被烟火烧死又被风露吹死;第三句写蚊子在破窗残隙中挣扎,最后死去无踪;第四句写蚊子被风吹走,不再来。

【答案】

译文:蚊子吸血,其口如针,火劫烟攻,退又侵,风露尽处,呼吸之处,破窗残隙,莫再相寻。注释:效:模仿,仿效。冯老泉:指唐代文学家、诗人冯梦龙。西山:指长安城南少陵的山。

赏析:《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该诗通过描写蚊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蚊子吸血,其口如针,火劫烟攻,退又侵,风露尽处,呼吸之处,破窗残隙,莫再相寻。后两句写蚊子因风力大,能飞得高;而人则不然,只能在地上爬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