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五月南风高,龙骧万斛如鸿毛。
蓬莱方丈渺何许,但见吞天沃日之洪涛。
龙光蜃气迷咫尺,夜看星辰朝看日。
居庸如天入海青,玉楼十二通仙灵。
仙人楼居龙衮明,二十八宿风云生。
山人曾驾辽东鹤,秋入瀛洲采灵药。
归来尘土三十年,至今梦想钧天乐。
十月北风鸿燕翔,羽人遗我云锦裳。
纷纷霪雨暗八荒,子胡不归白玉堂。
山人笑与青山别,夜鹤秋猿意悽恻。
有书伏阙救疮痍,江南小臣如蚁虱。
吾闻东海百谷王,有如宸居朝四方。
江淮道路日流血,海若率职能令海道成康庄。
吴樯楚柁千艘入,白粲红陈万仓积。
近传渤海罢干戈,复道涂山来玉帛。
我歌海上行,送子万里情。
匣中双吴钩,忽作蛟龙鸣。
安得持之献天子,一扫六合风尘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对友人赴京的祝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五月的海上,高高的南风席卷而来,犹如万斛的龙舟在浩渺的大海里飞驰。蓬莱、方丈两座仙山,仿佛在无边无际的水天一色之中消失不见,只听见那吞没天地、蒸腾日月的巨大波浪在翻滚。居庸关如天门般地进入大海,十二座玉楼直通仙境。仙人居住的楼阁中,龙光、蜃气缭绕迷离,夜看星辰,朝看日出。
山人曾驾着辽东鹤,秋末入海采得灵药归来。如今尘土三千年,至今还在梦想着能回到那美好的天上人间。十月北风呼啸,鸿雁与燕儿翩翩起舞,羽人送给我云锦般的衣服。纷纷连绵不断的雨丝将八荒都覆盖,你怎么不归返白玉堂?
山人笑着与青山作别,夜鹤秋猿也流露出一种凄恻之情。有书奏明朝廷救疗创伤,江南的小臣就像蚂蚁一般微不足道。我听闻东海诸谷之王,其威权足以令四海朝拜。江淮道路每天都有鲜血流洒,东海龙王率领水军,使得海上交通畅通无阻。吴国的船只驶向楚国的道路,千艘船只都顺利进入。白粲红陈的粮食堆积如山,江淮之间传来渤海罢兵的消息。我歌唱《海上行》,送子万里情深。
匣中的双吴钩忽然化作蛟龙,发出震天的鸣叫。怎么能够把它献给天子,一扫天下风尘,使天下太平清静?
注释
- 海门:指的是海边。
- 五月:指农历五月初。
- 龙骧:形容船帆高耸的样子。
- 蓬莱、方丈:都是传说中的神山。
- 吞天沃日:形容海浪巨大无比,能够吞没天日。
- 居庸:长城名,此处比喻国家的屏障。
- 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出的二十四个节气。
- 宸居:皇帝的居所,这里指皇宫。
- 吴樯楚柁:指南北地区的船只。
- 白粲红陈:泛指丰盛的贡品。
- 干戈:古代武器,此处代指战争。
- 吴王:指孙权。
- 宸居朝四方:皇帝居于皇宫之中,而四海之内皆受他的统治。
- 江淮:古时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一带。
- 渤海:古代中国东北部的一个海域,位于今天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岸一带。
- 玉帛:指贵重的礼物,常用来象征外交礼仪或和平。
- 海上之行:指朋友即将远行至京城赴任。
- 双吴钩:春秋时期吴国的一种宝剑,锋利无比。
- 蛟龙:传说中能变化为龙的神异之物。
- 献于天子:进献给天子,表示忠诚。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整个宇宙。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吴王:孙权。
- 宸居朝四方:皇帝居于皇宫之中,而四海之内皆受他的统治。
- 江淮:古时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一带。
- 渤海:古代中国东北部的一个海域,位于今天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岸一带。
- 玉帛:指贵重的礼物,常用来象征外交礼仪或和平。
- 海上之游:指朋友将要远行至京城赴任。
- 双吴钩:春秋时期吴国的一种宝剑,锋利无比。
- 东海百谷王:指东海地区的主宰者。
- 宸居朝四方:皇帝居于皇宫之中,而四海之内皆受他的统治。
- 江左:指江东地区,这里泛指江南。
- 干戈:古代武器,此处代指战争。
- 吴王:孙权。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方。
- 东南西北:方位词,代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