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
神奇直疑混沌凿,秦汉而下灵仙都。
中天积翠开宫殿,石壁红光夜如电。
鸾凤常骖神姥游,猿猱共醉曾孙燕。
洞中别有升真天,琼林遗蜕如枯蝉。
露盘仙掌千年药,春水桃花九曲泉。
万松冈头羽衣客,更入三山采真诀。
神游不计海天遥,梦觉长怀山月白。
归来高隐万年宫,天香时降双青童。
道参元始鸿蒙外,身寄虚空象纬中。
嗟予久慕烟霞侣,天遣空山作诗苦。
清歌曾绕幔亭云,冻笔空题草堂雨。
金丹拟就玉蟾分,木叶西风铁笛闻。
野老只知尧舜世,樵夫或遇武夷君。
黄尘白发悲年暮,回首蓬莱更何处。
病容岂是学仙才,儒术元非济时具。
余侯留滞海南居,鸿应来时一寄书。
期君天柱之南、隐屏之北,共斸黄精煮山雪。

【注释】

武夷:指福建省武夷山,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层峦叠嶂:层层山峰重叠。

混沌:古人认为世界形成之前的状态,即天地未分的浑沌状态。

中天:天空中间。

鸾凤、神姥:都是神话中的仙人。鸾凤,传说中凤凰的一种,是古代传说中的仙鸟。

猿猱:指猴子和猿猴。

琼林:指仙境,也指瑶池。遗蜕:指仙人的尸骨或仙迹。

露盘:指仙宫。仙掌:指仙人用的仙杖。

曾孙燕:指曾孙的宴席。

升真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琼林:指仙境。遗蜕:指仙人的仙骨或仙迹。

枯蝉:比喻仙人已死。

万松冈头:在武夷山万松峰上。

羽衣客:指道士。更:再次,重新。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采真诀:求得修道成仙的方法。

海天遥:指遥远的海天之间。

长怀:长久地怀念。

万年宫:相传为张果老的居所,位于武夷山中。《元始真人传》载:“元始真人游武夷山,遇一老人,自称武夷君。”

天香:形容香气非常美好。双青童:指道教中的两位神仙。

元始:指道教的创始人之一。鸿蒙:指天地未分之时。《太平经》云:“夫元气起于太初,起自虚无之中。”

身寄虚空:指神仙的身体飘浮在空中。象纬:指星宿的运行规律。

嗟予:我,作者自称。久慕烟霞侣:长久地羡慕烟霞一样的伴侣。

幔亭云:指神仙居住之处。冻笔:冻硬的笔。草堂雨:雨后的茅屋,泛指隐居之地。

金丹:道家炼制的药物。玉蟾:月亮的别称。分:分配。木叶西风:秋风落叶。铁笛闻:用铁制的笛子吹响的声音。

野老:山野的老人。尧舜世:尧、舜的时代,指太平盛世。

病容:因病而面容憔悴。学仙才:学得成为神仙的技能。儒术:儒家学说。济时:拯救天下。

余侯:对友人的尊称。留滞:停留、滞留。海南居:在海南定居。鸿应:大雁的叫声。来时:归来时。天柱之南、隐屏之北: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斸黄精:采摘黄精。煮山雪:将山中的积雪煮成药水。

【赏析】

这首七律,前半首写武夷山的山水美景,后半首则抒发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以咏赞武夷山的壮丽景色为主,间以神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高度概括了武夷山的山水之美,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这里的“天下无”并非真的表示没有比武夷山更美的山水,而是说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已经达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武夷山的山水之美,也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基础。

诗人进一步描绘武夷山的山水美景。他写道:“神奇直疑混沌凿,秦汉而下灵仙都。”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武夷山的神奇与神秘。他想象着武夷山的山水如同从混沌中开辟出来的一样,充满了神秘感。而这里提到的“秦汉”,则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曾经巡视过武夷山,对其赞叹不已。这也暗示了武夷山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诗人描绘了武夷山的奇特景象。“中天积翠开宫殿,石壁红光夜如电。”在这里,他用“中天”来形容武夷山的最高峰,而“积翠”则形象地描绘出武夷山上覆盖着翠绿的树木的景象。他继续写道:“石壁红光夜如电。”这里的“红光”可能是指岩石上的红色苔藓或者是其他红色的自然现象,而“夜如电”则表现出了这一景象的壮丽与震撼。

诗人又描绘了武夷山中的神仙生活。他写道:“鸾凤常骖神姥游,猿猱共醉曾孙燕。”在这里,他用“鸾凤”和“神姥”来形容神仙们的生活,而“猿猱共醉曾孙燕”则形象地描绘出神仙们在山中欢聚一堂的场景。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神仙们的快乐与逍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描绘了武夷山的山水美景和神仙生活之后,诗人又回到了现实,表达了自己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写道:“万松冈头羽衣客,更入三山采真诀。”这句话中,“万松冈头”指的是武夷山的万松峰,而“羽衣客”则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他继续写道:“更入三山采真诀。”这里的“三山”可能是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他则表达了自己想要进入这些仙山去寻求修道成仙的方法的愿望。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于现实的感慨。他写道:“神游不计海天遥,梦觉长怀山月白。”在这里,他用“神游”来形容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不计海天遥”则表达了对于这种向往与追求的坚定信念。他接着写道:“病容岂是学仙才,儒术元非济时具。”这里的“病容”可能是指因病而面容憔悴的样子,而“学仙才”则是指学习仙法的能力,而“儒术元非济时具”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儒家学说的看法,认为它并不是拯救天下的关键所在。

整首诗歌通过对武夷山的山水美景以及神仙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