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柳,太白松,九江千载生清风。
后来张籍学稽古,志操却与前贤同。
早年仕宦游闽中,白头不归乡井空。
长思故业劳梦寐,旧揽秀色积幽衷。
琵琶亭,香炉峰。
伤离恨别不足较,寻幽望远将谁从。
题书扱小宋,挥笔烦壶公。
青山白云负轻策,落霞秋水浮孤蓬。
昨日携图来叩户,品题愧我非才雄。
江山如此游不到,惆怅一生田舍翁。
【解析】
- “题云”:题目为《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以松和九江的秀色作为画面主题。“松”:松树,这里指松树的意境。“九江”:江西的九江。“秀色”:美丽的风景。“方壶”:《庄子·逍遥游》:“吾有五枝,独立而无所待,非不托于物也,是故不为苟生,从水火,隐于至岩之中。”后因以“方壶”借指仙境。“图画”:画卷。
- “渊明柳,太白松”:陶渊明种的柳树,李白种的松树。《晋书·谢安传》:“年四十余,罢豫州刺史,卧车东山,傍林之下,与一童子相与语,讽诵谈论,不复困倦。时人谓之东山遂(顺)之志。”陶渊明的柳树,李白的松树,都是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九江千载生清风”:千年的九江,生长着清风。“九江”:九江郡,这里泛指江南地区。“生清风”:生长着清新的气息。《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这里的“清风”指自然之风,即自然的风韵。
- “后来张籍学稽古,志操却与前贤同”:后来张籍学习稽古考索,他的理想和情操跟以前的贤人一致。“张籍”: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稽古”:考察古籍。“稽古考索”:对古籍进行考证研究。“志操”:志向和操守。“前贤”:以前的人。“同”:一样,没有变化。
- “早年仕宦游闽中,白头不归乡井空”:年轻时做官游历到福建一带,头发已经变白了还没有回家来,乡里的人都感到空虚寂寞。“仕宦”:做官。“闽中”:福建省中部地区。“白头”:头发花白。“不归”:不回家。“乡井”:家乡。“空”:空虚。
- “长思故业劳梦寐,旧揽秀色积幽衷”:常常想起过去的事业使我在梦中都难以入眠,曾经欣赏过秀丽景色,深深地怀念。“思”:思念。“故业”:过去的事业。“劳梦寐”:使在梦中都不能安宁。“旧揽秀色”:曾经欣赏过的秀美的景色。“积幽衷”:积累在内心深处。“幽衷”:内心深处的思绪。
- “琵琶亭,香炉峰。伤离恨别不足较,寻幽望远将谁从”:琵琶亭、香炉峰,别离的愁绪和离别的怨恨是不足以相比的,寻找幽静的地方,眺望远处的人将由谁来陪伴?“琵琶亭”:位于福建福州市区西郊鼓山南麓,为福州名胜之一。“香炉峰”:位于福州市西北郊鼓山南麓,因山顶上有一个形似炉子的小石峰而得名。“伤离恨别”:因离别而伤心。“将谁从”:将会由谁来陪伴。
- “题书扱小宋,挥笔烦壶公”:题写诗篇要交给小宋(宋应星),挥笔作诗要麻烦壶公(汤显祖)。“题书”:题写诗篇。“扱”:交给。“小宋”:宋应星,明朝著名的学者、天文学家、医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诗人和散文家,著有《天工开物》等著作。“挥笔”:挥动笔来写诗。“烦壶公”:壶公(汤显祖),明代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诗人、思想家。“壶公”即汤公,汤显祖自称。
- “青山白云负轻策”,青翠的山峦、洁白的白云背负着轻便的马鞭。“轻策”:轻便的马鞭。“负”:背着。
- “落霞秋水浮孤蓬”:夕阳映照下的霞光和秋天清澈的水波上漂着一根孤独的蓬草。“秋水”:秋天清澈的水。“孤蓬”:一种植物,也叫蒲葵、芦席花。
- “昨日携图来叩户,品题愧我非才雄。”:昨天带着这幅图画来到门前,惭愧自己不是才华出众之人。“携图”:拿着图画。“叩户”:敲门。“品题”:仔细品评。“愧我非才雄”:惭愧我不是才华出众的人。“非才雄”:不是才能出众。
- “江山如此游不到,惆怅一生田舍翁。”:这样的美景我无法去游览,一生只能像农村的老翁那样过着清苦的生活。“江山”:指祖国的山水。“如此游不到”:这样美好的景色我无法游览。“惆怅”:悲伤。“田舍翁”:乡村老翁。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点明了诗的内容是描绘一幅松树和九江秀色的画卷,抒发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句点题,二句写景,三句写人,四句写物,五句写事,六句议论抒情,七句写人,八句再议论抒情。全诗层次分明,前后衔接紧凑,结构严密,语言精炼流畅,感情真挚深沉,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