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完璧
诗句原文: 潺潺御水出重关,空复题红信不还。 薄命谁云秋叶似,争如随水到人间。 注释: - 潺潺(chán chán):水流声,形容水流声音悦耳动听。 - 御水(yù shuǐ):皇家御用的水,这里可能指皇家的御河或宫殿附近的河流。 - 重关(chóng guān):重重的关口,形容地势险要、防守严密。 - 题红信(tí hóng xìn):古代女子在书信中用红笔书写情意
解析: 诗句与译文: 1. “寂寥粉署少相知”:描述在寂静的官府中,很少有人了解和关心自己。 2. “微雨霏霏织暮丝”:微细的春雨像丝线一样织满了整个天空,描绘了一幅雨景图。 3. “惆怅故山飞客梦”: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惆怅,仿佛是飞翔的鸟儿带着自己的梦想离开了故乡。 4. “不堪杨柳唤莺儿”:杨柳依依,似乎在呼唤着春天的小生命,但自己却无法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上。 关键词注释: - 寂寥
诗句:相业当年负读书,一番新法太迂疏。 译文:他当年有很高的才华和学识,但是推行的新法过于迂腐,让人难以理解。 注释:“相业”指的是某人的功业或才干“负读书”意味着承担着读书人的责任“新法”指的是新的政策或措施“太迂疏”意味着过于迂腐,不切实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表达了作者对新政策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王安石在政治改革中的坚持与努力
盐城的初夏时节,雨中吟诵着“不知春去几多时,纱窗几点黄梅雨”之句。用赋十四首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红芳梦里谢春归,白发天涯仍醉去。 瞢腾几日未开帘,莓苔绿遍闲吟处。 注释: 1. 红芳梦里谢春归:梦中的红花已经谢了,春天也悄然离去。 2. 白发天涯仍醉去:即使满头白发,也要像在天涯游荡一样,继续饮酒作乐。 3. 瞢腾几日未开帘:连续几天昏沉沉地没有打开窗帘,可能是为了躲避外面的雨水。 4.
【注释】 飞梦——指思念远人。 依郎——依傍、偎倚。 不可招——不能召唤。 杳杳(yǎo yǎo)——遥远,不见踪影。 妾(qì)——女子自称。 寥寥——形容孤单无伴。 思郎——思念丈夫。 不见郎帆(fān)在——看不见丈夫的船帆。 帆(fān)——船上用以张满风向的帆布。 日日——每日,每天。 暮潮(mù cháo)——傍晚时分的江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自己思念远人的诗作
【注释】: 盐城,今江苏东部。 “不知春去几多时”,出自杜牧《叹花》的诗句:“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落花时。”意为春天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纱窗几点黄梅雨,出自苏轼《浣溪沙·端午》。 “强把馀香留寸曲”,指酒后微醺,留下一缕淡淡的余香。 “为问来年胜今年”,询问明年的春天是否比今年的春天更好。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抒情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注释】龌龊:污浊,肮脏。何首尾:何尝是开头和结尾。七十馀龄:指七十多岁。赏心:高兴的心情。秉烛风流:手执烛火,风流潇洒。英伟:英俊豪迈,意气风发。 【赏析】 盐城初夏。雨中诵“不知春去几多时,纱窗几点黄梅雨”。用赋十四首。 龌龊何首尾(1),七十馀龄知有几(2)。 赏心莫问春去来(3),秉烛风流自英伟(4)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全诗共四句。首句“云外乌衣怯晓寒”写诗人在晨曦中遥望京城长安,但见远山含翠,薄雾轻飘。第二句“花间杜宇泣春残”写诗人听到杜鹃声声悲切的啼叫,看到春去秋来、花落花开的自然规律,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第三句“冷风疏雨行不得”,写诗人在长安城外,被冷风吹着,又被细雨淋着,想往南走又没有路可走。末句“南陌清光自可叹”,诗人站在长安城外的路上,看着夕阳西下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悬泉高挹九天回,雪瀑虹飞尘抱开。 合笑徇名徒洗耳,洒然何似洗心来。 我们逐句进行解读: 1. 悬泉高挹九天回,雪瀑虹飞尘抱开。 - “悬泉”指的是瀑布,“高挹”意为捧持或仰视,“九天”泛指高空,“回”在这里表示盘旋或旋转。整句表达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景象。 - “雪瀑”形容水珠如同雪花般飘落,“虹飞”则形容水流如彩虹般绚丽多彩。“尘抱开”可能是指云雾缭绕
【注释】 道遇寒食:在清明节时道上遇到寒食节扫墓,即“寒食”的习俗。宋之问:唐代诗人。五咏其韵:指《寒食》诗中的五首诗,每首都以“寒食”为题,是唐代文人对清明扫墓活动的颂扬之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春,是诗人随皇帝祭祖途中所作。 起二句写景,东风浩荡吹遍平旷大地,落红如雨洒满山头。“红泪”,借代梨花。“冢上”,指山上的坟墓,即“墓上”。这两句写景,笔力雄健,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