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浩吹平旷,红泪纷纷号冢上。
满地梨花春又来,松楸海上悽行况。

【注释】

道遇寒食:在清明节时道上遇到寒食节扫墓,即“寒食”的习俗。宋之问:唐代诗人。五咏其韵:指《寒食》诗中的五首诗,每首都以“寒食”为题,是唐代文人对清明扫墓活动的颂扬之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春,是诗人随皇帝祭祖途中所作。

起二句写景,东风浩荡吹遍平旷大地,落红如雨洒满山头。“红泪”,借代梨花。“冢上”,指山上的坟墓,即“墓上”。这两句写景,笔力雄健,意境开阔,渲染出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和气氛,为下文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入抒情,写自己面对大自然的美景而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满地梨花”,即“满地梨花春又来”,这是实写。“松楸海上悽行况”,是虚写。“松楸”指坟墓上的松树与楸树,古人认为死者魂归故里,魂归故乡。“海”是大海。“海”是大湖,“海上”是指墓地所在之地。“凄”,悲伤。“况”,况味、情味。“行况”,指行走的情形。这里说:看到满地的梨花,春天又一次来临了,但自己的魂灵却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此诗用典贴切,情景交融。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情景相生,浑然一体。全诗语言简洁,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