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松
这首《天台山万年藤杖歌》是一首描绘天台山万年藤杖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万年藤杖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解释: 第一段: - 诗句:“先生昔日游天台,搜剔岩穴烟云开。” - 译文:先生当年游览过天台山,搜寻并清理岩石洞穴中云雾散开的地方。 - 注释: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先生”指代诗人自己或者某位有学问的人物。 -
居庸关,位于北京城西北,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居庸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人描绘了居庸关险峻壮观的景象。“居庸险绝天下无,右枕山海连飞狐。”居庸关地势险要,仿佛天地之间的一道屏障,左右两侧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和浩渺的海洋。这里的“飞狐”指的是长城上的一种怪兽,象征着居庸关的坚不可摧。 诗人描述了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南唐官研歌用东坡墨妙亭诗韵为铁冶亭侍郎作 欧公昔贬官夷陵,少年意气殊飞腾。 上书偶触司谏怒,一击不中鞲脱鹰。 携持此研随行箧,五鹿折角犹藏棱。 摩挲廿载历禁近,直学都尉衔条冰。 传闻南唐初置监,山骨錾凿深渊凭。 苍龙抉爪泄地脉,牛后讵辱端溪憎。 玉蟾蜍滴易水墨,澄心堂纸欺霜缯。 淋漓墨沈日千幅,想见建业文房登。 侍郎耽书更嗜古,宝研每出夸良朋。 细书藏锋蛰秋蚓,草诀掣笔蟠寒藤。 凤池曲水即此是
欧公昔贬官夷陵,少年意气殊飞腾。 上书偶触司谏怒,一击不中鞲脱鹰。 携持此研随行箧,五鹿折角犹藏棱。 摩挲廿载历禁近,直学都尉衔条冰。 传闻南唐初置监,山骨錾凿深渊凭。 苍龙抉爪泄地脉,牛后讵辱端溪憎。 玉蟾蜍滴易水墨,澄心堂纸欺霜缯。 淋漓墨沈日千幅,想见建业文房登。 侍郎耽书更嗜古,宝研每出夸良朋。 细书藏锋蛰秋蚓,草诀掣笔蟠寒藤。 凤池曲水即此是,千秋羲献薪传镫。 徵题墨本逮下走
居庸险绝天下无,右枕山海连飞狐。关沟直上四十里,龙蟠虎踞环中都。 拔地双崖通一线,班班车马穿云见。飞流激涧落松风,关门咫尺阴晴变。 迢迢南北围山城,胡沙极望双眸明。桑干榆林远钩带,云中上谷开藩屏。 斥堠高低不知数,云是前朝用兵处。汉家天子昔蒙尘,因向雄关议增戍。 增戍添兵二百年,高牙大纛称防边。暂见和亲通瀚海,旋惊烽火照甘泉。 可怜百道勤王集,漫说三关坚壁立。中夜监军掣锁降,反使开门揖盗入。
先生昔日游天台,搜剔岩穴烟云开。山僧持献万年古藤杖,云自仙灵窟宅之中来。 赤城峰高人迹绝,涧道阴崖积冰雪。苍龙抉爪出重渊,化作灵根裹山骨。 乌飞兔走无春冬,蜿蜒千尺盘青空。娲皇炼石樵采偶不到,烈山反火留蒙丛。 何年却入良工手,割鬣删鳞号灵寿。顿令屐齿满江湖,翼德扶耆功不朽。 黄山云海连天都,芙蓉削出匡君庐。莫釐缥缈日相望,青山一发非模糊。 一从此杖随行橐,乡梦时时到丘壑。掉头倦直承明庭
金士松,字亭立,号听涛,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卒于嘉庆五年(1800年)。他不仅是清朝的官员,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充满了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双重色彩。 金士松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家族在清朝初期就有较高的地位,其祖父曾是明朝的进士,这使得金士松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金士松的科举之路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成功
金士松,字亭立,号听涛,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卒于嘉庆五年(1800年)。他不仅是清朝的官员,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充满了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双重色彩。 金士松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家族在清朝初期就有较高的地位,其祖父曾是明朝的进士,这使得金士松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金士松的科举之路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