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令琮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题与作者: - 诗题:读莲洋集书后 - 作者:苗令琮,字季黄,号雪岩,山西凤台人 - 背景:乾隆辛卯举人,官宁乡教谕 2. 逐句翻译: - 第一联: - “莲洋诗格驾渔洋”,指的是诗人苗令琮的诗歌风格受到清代著名诗人莲洋的影响。"莲洋"可能是一个笔名或者对某一特定诗人的称呼,而"渔洋"则是指清代另一位著名的文人纳兰性德(字容若)
诗句翻译: 女不要作王明君,男不要作班定远。尊为阏氏贵封侯,一去边廷竟不返。 赵侯是个古侠者,平生足迹半天下。吊古欲射钱塘潮,依人又跃燕山马。 击筑长安里,买醉章华街。缠头十万锦,穷愁安在哉? 西风易水酒徒散,酣歌走上黄金台。隐居深闭太行足,杨柳门前几回绿。 四时空失慈母欢,一朝难得八州督。我昔南行七阅月,归来亲鬓有华发。 空空两手登高堂,我母见之若饥渴。因忆逢君林屋西,君言失意今当归。
崇安寺 一径入云窝,盘回出薜萝。 溪风到门尽,山色上楼多。 衔果青猿至,冲烟白鸟过。 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 注释: 1. 一径入云窝:一条小路通向云中,如同进入云端的巢穴。 2. 盘回出薜萝:曲折盘旋而出,穿过藤蔓覆盖的植物。 3. 溪风到门尽:溪边的风吹到了寺院的门口。 4. 山色上楼多:山上的景色映入高楼之上。 5. 衔果青猿至:有一只青色的猿猴叼着果实来到。 6. 冲烟白鸟过
【赏析】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以赵军大败告终。此诗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注释及译文: - 长平箭头行:即“长平之箭”。长平之战后,秦国俘虏了赵国的四十万士卒,将他们的尸体埋葬在长平山上。后来,这些被埋葬的士兵被挖出,成为了秦军射杀的武器。诗人以此形象地描绘了这场悲剧。 - 锐头竖子勇如虎:形容秦军士兵勇猛无畏。 -
锐头竖子勇如虎,长平穴中斗群鼠。四十万人灰烬飞,耕作髑髅山下土。 狼牙三脊人血腥,青碧斑剥铜花生。冷光射我迫难视,吼作丹川呜咽声。 波流赤血下杀谷,满眼污泥鬼雄哭。寒风飒飒吹阴沙,断镞残兵怨马服。 吁嗟乎,尔曹自死平原君,赵括小子何足云,当时岂无廉将军。 升平遗箭犹存在,留与耕人作铜卖
女莫作王明君,男莫作班定远。尊为阏氏贵封侯,一去边廷竟不返。 铁崖赵侯古侠者,平生足迹半天下。吊古欲射钱塘潮,依人又跃燕山马。 击筑长安里,买醉章华街。缠头十万锦,穷愁安在哉。 西风易水酒徒散,酣歌走上黄金台。隐居深闭太行足,杨柳门前几回绿。 四时空失慈母欢,一朝难得八州督。我昔南行七阅月,归来亲鬓有华发。 空空两手登高堂,我母见之若饥渴。因忆逢君林屋西,君言失意今当归。 故山春色又周岁
莲洋诗格驾渔洋,岳色河声镇大荒。 仙佛因缘拟裴孟,公卿赠送重钱郎。 布衣闻望倾三省,旅食艰难寄四方。 惭愧谁为宰相者,奇才岂但骆宾王
一径入云窝,盘回出薜萝。 溪风到门尽,山色上楼多。 衔果青猿至,冲烟白鸟过。 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
苗令琮是清代的诗人,字季黄,号雪岩,出生于山西凤台。他以举人身份进入仕途,曾担任宁乡教谕。苗令琮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包括七言律诗《读莲洋集书后》等。 苗令琮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例如《读莲洋集书后》这首诗通过对比元遗山与友人李参军的经历,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以及自身境遇的感慨。他的诗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苗令琮是清代的诗人,字季黄,号雪岩,出生于山西凤台。他以举人身份进入仕途,曾担任宁乡教谕。苗令琮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包括七言律诗《读莲洋集书后》等。 苗令琮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例如《读莲洋集书后》这首诗通过对比元遗山与友人李参军的经历,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以及自身境遇的感慨。他的诗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