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入云窝,盘回出薜萝。
溪风到门尽,山色上楼多。
衔果青猿至,冲烟白鸟过。
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
崇安寺
一径入云窝,盘回出薜萝。
溪风到门尽,山色上楼多。
衔果青猿至,冲烟白鸟过。
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
注释:
- 一径入云窝:一条小路通向云中,如同进入云端的巢穴。
- 盘回出薜萝:曲折盘旋而出,穿过藤蔓覆盖的植物。
- 溪风到门尽:溪边的风吹到了寺院的门口。
- 山色上楼多:山上的景色映入高楼之上。
- 衔果青猿至:有一只青色的猿猴叼着果实来到。
- 冲烟白鸟过:一群白色的鸟儿在烟雾中飞过。
- 空林清楚远:空旷的树林中显得清晰而又遥远。
- 徙倚欲如何:我站在那里徘徊不已,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崇安寺的幽静美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情。首句“一径入云窝”,形象地描绘了通往寺庙的道路仿佛深入云端,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接着,“盘回出薜萝”进一步展现了山路的曲折蜿蜒,穿行于茂密植被之间。这里的“薜萝”是指藤蔓覆盖的植物,象征着自然的束缚和生机。
第二句“溪风到门尽”,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气息无处不在,溪边的轻风仿佛能直达寺院的门扉。这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第三句“山色上楼多”,则通过“上楼”这一动作,将山色之美与高远的空间相联系,形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人的感受。第四句“衔果青猿至”,以“衔果”暗示了动物的存在,增添了一丝灵动和生动。而“冲烟白鸟过”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动态的画面,白鸟在烟雾中飞翔,给人以平静与和谐的印象。
尾句“空林清楚远,徙倚欲如何”,诗人站在空旷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距离感的增强以及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这里,“徙倚”一词表达了诗人徘徊不定、难以抉择的状态,而“欲如何”则是对这种心境的无奈和沉思。
这首诗通过对崇安寺内外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诗中的自然景物既是美的载体,也是诗人情感表达的媒介,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