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这首诗是挽联,作者对翁同和的一生进行了评价。 第一句"脱权奸手,登仙佛场,嗟乎!"表示翁同和摆脱了权奸的控制,升上了仙界和佛界,感叹他的命运。 第二句"天下几人念皇帝;始名宰相,终隐君子,惜哉!"表示在世界上,有几个人还记得皇上呢?起初他被封为宰相,后来却成了隐士,真是可惜啊! 第三句"此生无分见明公。"表示我这一生没有缘分见到您这样的明君。 赏析:这首诗是对翁同和一生的评价
【注释】 挽:悼念。来歙:西汉大臣,字仲翁,沛郡丰邑人。汉初以功封为广平侯。曾劝谏皇帝不要封匈奴王庭于漠北,遭忌而被杀。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字文举,北海(今山东黄县)人。少孤贫力学,与孔融友善。建安十三年(208)为袁谭部将,后为曹操所害。弱息:幼子。弱小的遗族。覆:毁坏。巢:鸟窝。 赏析: 此诗是作者挽夏氏家族的挽联,用典贴切,语言凝炼
【解析】 这是一首挽联。挽联,是人们在吊唁逝者时所撰写的对联。挽联有长联、短联之分,一般用五言、七言句式组成。其内容主要是吊唁逝者,表达哀思悼念之情,有时也用来勉励生者,表达安慰和鼓励之意。 “社饭语酸辛”中的“社饭”,是祭祀用的酒食,这里指为死者准备的酒食;“语酸辛”是指说些令人酸心的话;“更堪涑水新丧”,是指张之洞刚去世的消息传来。 “更堪涑水新丧”中的“涑水新丧”,即“新丧”
【注释】 不忍:不忍心。 偷生(wěi shēng):苟且偷活,指苟且求生。 李怀麓: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白莲居士。 居然:竟然。 蹈海:跳入海中。 鲁仲连:战国时赵国人,以辩才著称,曾游说秦王不听秦围赵都邯郸,使赵得救。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梁济的诗。梁济(1874—1926),字心矩,河南滑县人。清末秀才、维新思想家,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害。 “不忍偷生”
【注释】: 劫外看春光——劫难中的春天,指国破家亡后的春天; 一醉怎醒怀古意——一醉能解千愁,但酒醒之后还是感伤国事。 结吟局——以吟咏为消遣; 诸君倘有感时诗——各位如果有感伤时事的诗作可以拿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写。当时诗人身居异乡,心情郁结,于是以吟咏来排遣。 第一句“劫外看春光”中,“劫外”是说国家被敌围困、自己却能安坐家中的境况,暗含忧国之情
注释:秋天,菊花盛开;秋日的果实甜美。 赏析:这是一副赞美太夫人寿辰的对联。第一句“黄花儗节凌秋晚”,意指在秋日中绽放的菊花像一位傲骨的老人,不畏严寒,凌霜而开,寓意太夫人高风亮节,如同这盛开的菊花一样。第二句“谏果回甘索味长”,意指秋天的果实甜美可口,回味悠长。这句暗喻太夫人的人生经历丰富,如这秋日的果实一般,回味无穷。整副对联既赞美了太夫人的高风亮节,又表达了对其人生经历的赞美之情,富有深意
【注释】 挽:哀悼。 梁济:明末人,为魏忠贤阉党。曾拜魏忠贤为义父,后被魏忠贤陷害致死。 辇毂(niǎn gǔ):指皇帝的座驾和随从人员。辇:古代帝王乘坐的车。 秉公论:坚持公正的议论。 伦纪: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赏析】 此诗是作者哀悼梁济而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梁济忠诚耿直品质的赞赏。首联赞颂了梁济忠于国家、不阿权贵的品格;颔联赞扬了其以身殉国的精神
【注释】 忤名:违背名声。 初得:刚得到。 谨户:谨慎门户。 仍非:并非。 避世:隐居。 方:办法,方法。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刚刚得到安身的方法,却要避开世间的一切;谨慎门户,但并不是避世隐居的办法。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安身法”和“避世方”的比较,表现了诗人对于名利与清高、富贵与隐逸的不同看法。诗人认为,虽然可以暂时避开世间的纷扰,但是一旦需要用世,仍然需要有安身立命的方法
【注释】: 摸。扪心:指扪心自问。天:这里是指自己的内心。恃:依赖。知足:知足常乐。当:应该。为:是。世:世俗,社会。所:代词,它、他们。容:容忍,容纳。赏析:诗人通过扪心自问和知足常乐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内心坚定,才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注释】 张百熙(1847-1907) 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他一生勤于学问,著有《国史旧闻》、《国史大纲》等书。皇帝:指光绪帝。扈跸西行:指光绪帝巡幸西安途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