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只有天堪恃;知足当为世所容。
【注释】:
摸。扪心:指扪心自问。天:这里是指自己的内心。恃:依赖。知足:知足常乐。当:应该。为:是。世:世俗,社会。所:代词,它、他们。容:容忍,容纳。赏析:诗人通过扪心自问和知足常乐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内心坚定,才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扪心只有天堪恃;知足当为世所容。
【注释】:
摸。扪心:指扪心自问。天:这里是指自己的内心。恃:依赖。知足:知足常乐。当:应该。为:是。世:世俗,社会。所:代词,它、他们。容:容忍,容纳。赏析:诗人通过扪心自问和知足常乐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内心坚定,才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注释】 七十自寿其二:诗题一作《自咏七十七岁》。七十:《论语·阳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以之为句号。自寿:自吟诗。其二:诗题一作《自咏七十七岁》。狂生:指狂放的少年。剧孟:西汉人剧孟,以侠义称著。程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氏灭后,程婴与公孙杵臼匿孤孤儿。婴儿长大后,程婴将孤儿托付给程婴朋友。婴儿长大为赵氏之后,程婴为孤儿杀身报国
【注释】: 七十自寿 其四:这是一首七律,是诗人晚年写的诗。 总角知交:指早年的朋友。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两个髻,所以叫“总角”。 两托孤:指朋友托付给作者抚养和教育子女。 凄凉身正在穷途:形容自己处境艰难,正处在人生旅途的艰难险阻之中。 当时一诺凭吾胆:指朋友曾经对作者说:“我一生行善,你应当以我的为榜样。”当时:指当年。一诺:指当年的承诺。凭吾胆:指依靠自己的胆量。 今日双雏竟有须
注释: 1 七十自寿 其三:这是作者在七十岁时所作的自题诗。 2. 不留宿孽累儿孙:不让自己过去的罪孽拖累子孙。 3. 不向情田种爱根:不在感情的田地上播种爱的种子。 4. 绮语早除名士习:早些去除文人墨客的华丽辞藻。 5. 画楼宁负美人恩:宁愿失去美人的恩宠,也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6. 世惟解事方循分:世上只有懂得事情的人才会遵守规矩。 7. 行果知难敢放言:行为的结果和难度是难以预料的
【注释】 ①畏庐:指隐居的草堂。身世出寒微:出身低微。②颠顿:困顿、潦倒。居然:竟然。③生趣:生活乐趣,情趣。④奇穷:极穷。⑤家难:家事艰难,指家庭变故。⑥傲骨:意气,豪情壮志。⑦王城:指京都。小隐:隐士的居处。⑧修篁(huáng):高高的竹子。掩柴扉:掩上门。 【赏析】 《七十二岁自寿诗》,是诗人晚年自撰的七首七言律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冬。当时诗人已进入暮年,但仍未忘怀功名
【注释】 渐台:指唐玄宗所建的望仙楼,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未败焰恢张:火势未灭,气势恢宏。征书到草堂:朝廷的诏书来到草堂。杜微:《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性褊浅,恃才凌物,与时俯仰。”杜微是杜审言的弟弟。甘寂寞:愿意安于寂寞生活。谢胐:字思道,唐朝文学家,善作文诗。阳托:以阳刚的外表掩饰其脆弱。怜才意:爱惜人才的心情。却聘阴怀觅死方:逃避现实而想一死了之。彻幸:指唐玄宗因杨贵妃的宠爱而荒废政事
注释: - 七十自寿 其五:我七十岁自我祝福。 - 金台:这里指京城洛阳。 - 讲席:讲学的地方。 - 神京:指首都,这里指京城洛阳。 - 老友:老朋友。 - 晋六卿:成为朝廷的六卿之一。 - 弹冠:古代士大夫脱下帽子,把冠上的弹子取下来,准备做官时用。 - 贡禹:字少翁,西汉人。曾三次担任公卿,但因直言进谏而被免职。后来隐居在河南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以卖药为生。 - 具疏:向皇帝提交奏章
【注释】 ①烟云供养:指朝廷恩遇。御书:皇帝的诏书。鲜:美好。一道纶音:指皇帝的诏书。落九天:传至九重天,即传到皇帝那里。 ②槁项:枯瘦的脑袋。幸从遗老后:有幸追随在先贤之后。遗老:指前朝的旧臣。 ③剜心欲献,沙场死壮年:意谓愿为皇上捐躯沙场,以报皇恩。剜心,形容决心之切。 ④颓运:指国家衰亡的命运。如今日:指当今之时。 ⑤恨不:怎不。沙场:指战场。 ⑥争忍:怎舍得。幽燕:指今河北一带
怜才谁似郭公贤,荐我名居诸老先。 充隐本非真处士,辞征曾赋返游仙。 头皮未送宁奇节,肝胆相亲似宿缘。 此事不惟知己感,承平忆到德宗年。 注释: 1. 怜才谁似郭公贤:谁像郭子仪那样能够赏识人才。怜,同情、怜悯。 2. 荐我名居诸老先:推荐我的名字排在各位老人之前。荐,推荐。名,名字。居诸老先,排在众人前面。 3. 充隐本非真处士:隐居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道家隐士的清高生活。充,满足,这里指隐居
【注释】 1. 宁:难道;复:还是。见:同“现”,出现。2. 我:我辈,这里指作者自己。服遗山论世真:我佩服古人的遗言。3. 尚气:好胜。立生无为谤:立身处世,不怕招来诽谤。4. 恃名:依仗自己的名声。易坠不訾身:容易坠落而不顾毁誉自身。5. 投书狎至劳邮传:投书给朋友,书信来往频繁。6. 拙集频翻愧手民:拙劣的作品频频被翻刻,感到惭愧,愧于自己的作品。手民:亲手编辑出版。7. 两事:两件事。8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宦情早淡岂无因:“宦”,指官场;“淡”,指淡泊名利;“无因”,表示没有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官场生涯早已看透了功名利禄,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2. 乱世诚难贡此身:乱世,指战乱的年代;“贡”,贡献;“此身”,指的是自己的生命或者身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乱世之中,确实很难保持清白,做出奉献。 3. 移译泰西过百种:“移译”,即翻译;“泰西”,指西方国家;“过百种”
【注释】 忤名:违背名声。 初得:刚得到。 谨户:谨慎门户。 仍非:并非。 避世:隐居。 方:办法,方法。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刚刚得到安身的方法,却要避开世间的一切;谨慎门户,但并不是避世隐居的办法。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安身法”和“避世方”的比较,表现了诗人对于名利与清高、富贵与隐逸的不同看法。诗人认为,虽然可以暂时避开世间的纷扰,但是一旦需要用世,仍然需要有安身立命的方法
【注释】 不忍:不忍心。 偷生(wěi shēng):苟且偷活,指苟且求生。 李怀麓: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白莲居士。 居然:竟然。 蹈海:跳入海中。 鲁仲连:战国时赵国人,以辩才著称,曾游说秦王不听秦围赵都邯郸,使赵得救。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梁济的诗。梁济(1874—1926),字心矩,河南滑县人。清末秀才、维新思想家,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害。 “不忍偷生”
【注释】 挽:哀悼。 梁济:明末人,为魏忠贤阉党。曾拜魏忠贤为义父,后被魏忠贤陷害致死。 辇毂(niǎn gǔ):指皇帝的座驾和随从人员。辇:古代帝王乘坐的车。 秉公论:坚持公正的议论。 伦纪: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赏析】 此诗是作者哀悼梁济而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梁济忠诚耿直品质的赞赏。首联赞颂了梁济忠于国家、不阿权贵的品格;颔联赞扬了其以身殉国的精神
【注释】: 劫外看春光——劫难中的春天,指国破家亡后的春天; 一醉怎醒怀古意——一醉能解千愁,但酒醒之后还是感伤国事。 结吟局——以吟咏为消遣; 诸君倘有感时诗——各位如果有感伤时事的诗作可以拿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写。当时诗人身居异乡,心情郁结,于是以吟咏来排遣。 第一句“劫外看春光”中,“劫外”是说国家被敌围困、自己却能安坐家中的境况,暗含忧国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本题中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在翻译时要注重关键词的提示。例如“吾师大节”中的“大节”是关键词,意思是高尚的节操;“得司马公一字之诚”中的“一诚”是关键词,意思是诚信;“平生兼道学儒林”中的“兼”是关键词,意思是兼而有之;“余沈犹沾循吏传”中的“沈犹”是关键词,意思是沉溺,沾指涉;“闽士私评”中的“私评”是关键词,意思是私下评论
注释:秋天,菊花盛开;秋日的果实甜美。 赏析:这是一副赞美太夫人寿辰的对联。第一句“黄花儗节凌秋晚”,意指在秋日中绽放的菊花像一位傲骨的老人,不畏严寒,凌霜而开,寓意太夫人高风亮节,如同这盛开的菊花一样。第二句“谏果回甘索味长”,意指秋天的果实甜美可口,回味悠长。这句暗喻太夫人的人生经历丰富,如这秋日的果实一般,回味无穷。整副对联既赞美了太夫人的高风亮节,又表达了对其人生经历的赞美之情,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