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
【注释】 忧乐:忧愁与快乐。 传诗句:指诗中表达忧愁、快乐的内容。 升沉:仕途上的进退得失。 付杯酒:指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付之一笑。 【赏析】 这是一首写酒的诗,是作者自况,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哲理的总结。 “忧乐传诗句;升沉付酒杯”,诗人借酒浇愁,抒发了人生苦短、富贵浮云的感慨。 首句中的“忧”和“乐”两个词是关键词,它概括了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伴随着忧愁和快乐。 次句中的“升”
注释 “十年”:指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到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共十年。 “瘴乡”:指广州一带,这里泛称南方瘴疠之地。 “二库”:指江州(今江西九江)、洪州(今江西南昌)。谏书:上书朝廷劝谏的奏章。 译文 在这十年里,我身在南方瘴疠之地;我的谏书已经两次被搁置。 赏析 这是作者晚年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是写他在广州任广州刺史时所上两封劝谏皇帝的奏章,因遭忌而被搁置不发。诗的前两句点明题意
翻译:议论贤能,同贾谊一样;救治危急,依赖阳城。 注释:论:评论;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曾为文帝起草《过秦论》,被后人称为“贾生”。阳城:人名,此处指阳城先生,即张敞。《史记·张敞传》载:“阳城字子方,长安人也,以明经为太仆丞。”阳城先生曾为张敞的谏议大夫,因直言不讳而得罪权贵。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贤能之士和正直谏臣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贤能之人如贾谊,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挽救危难
注释:用兵时,要明白何时该进攻、何时该防守。劝谏君主,是最忠诚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智慧的看法。在战争中,知道何时该进攻、何时该防守是一种智慧。而在劝说君主时,最忠诚的态度则是最重要的。这种观点强调了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
诗名:课儿联 其六十八 梁鼎芬 鸟去枝还动;樵归草难分。 注释:鸟儿离开了树枝,回到了原处,树枝仍然在风中摇曳。樵夫回到家后,发现草地上的草已经难以分辨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鸟儿在树枝上自由地飞翔,然后又回到了树枝上;而当樵夫回到家时,他发现草地上的草已经难以辨认了。诗人通过描绘鸟儿和樵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注释:忧虑百姓的生活感到惭愧,担心自己不能救世却多言。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政治的忧虑。诗中“忧民惭一饱”表达了诗人担忧百姓生活困苦而自己却不能解决的无奈与愧疚之情;“救世戒多言”则表现了诗人希望以言语为工具来拯救时世,但同时又害怕自己的言语过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注释】 课儿联 其七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青春”指年轻时期,“怀绿鬓”指头发黑而密,“白日”即日光,“丹心”指红心或忠贞之志。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的名诗之一。全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情致。 诗中前两句“青春怀绿鬓;白日照丹心”,写自己青年时的头发黑而密,日光映照下,一颗赤诚之心犹如红色的丹砂,光彩夺目。 后两句“春色看桃李,秋光见菊花”,写自己看到桃花李花在春天盛开
注释:在瘴气弥漫的土地上,掩埋了忠诚的骨骸;皇天鉴察铁般的肝肠。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忠烈壮举和崇高品质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诗中“瘴地”指的是当时瘴气弥漫的环境,象征着险恶、艰难;“埋骨”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忠诚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意和怀念
【注释】 书装蝴蝶巧:指书籍的封面装饰像蝴蝶一样美丽。 丸弄蛣蜣圆:指丸子形状的小虫在蜣螂壳上滚动的样子。 【赏析】 此诗以“蝶”和“丸”为题,意在赞美其形美、色美、态美,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注释】 观书:读经书。治乱:治国安民,治理国家的好坏。抚树:抚摸树木。悟阴晴:体会大自然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读书使人懂得治国安民的道理,摸一摸树枝,体会自然的阴阳变化。 这是一首劝诫诗,勉励人们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使国家安定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全诗以“观书”和“抚树”两个生动的画面作比兴,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