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秋高增爽气,夜寒添夹被。 草虫吟壁根,黄叶飘庭际。 直得山僧展转反侧,喜而不寐。 阿呵呵,伸脚元在缩脚里。 注释: - “秋高增爽气”:秋天的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 “夜寒添夹被”:夜晚气温下降,需要增添衣物保暖。 - “草虫吟壁根”:草丛中的小虫在墙角鸣叫。 - “黄叶飘庭际”:黄色的树叶飘落在庭院中。 - “直得山僧展转反侧,喜而不寐”:由于这些景色的触动,山中的和尚辗转反侧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万别千差处,事同一家。” - 注释: “万别”意指众多的差异或多样性;“千差”表示极大的差别。而“事同一家”则强调尽管存在种种不同,但本质上它们是相同的。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在看似多样化的环境中寻找到共通之处是理解世界的一个关键。这反映了一种深刻的认识,即在差异中寻找一致性,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第二句:“事同一家时,万别千差。” -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体。一百四十一首:指《大乘经》中有一百四十一首诗。 其七十二:指《大乘经》中的第七十篇。 击鼓升堂:击鼓召集众人,登上高堂。比喻集会或讲学。有底商量:即“有底”的商量。 今日:现在。 热如昨日:与昨天一样热烈。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佛寺集会场面的偈颂。开头两句是说,击鼓集合,大众云集于寺院之中,举行集会。接着两句说明,佛教教义是深奥的,需要大家反复琢磨。最后一句说
诗句:眼底年来胡种灭,丛林喜见太平时。 译文:在眼帘之中,这些年的胡人已经消亡了。山林之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时期。 关键词:眼底,胡种,太平,丛林,张公李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混乱时代的记忆与怀念,以及对新纪元和平时代的向往之情。通过描绘眼帘中的景象和丛林中的宁静,诗人传达了一种从黑暗到光明的转变,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也体现在个人的心灵感受上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唱诵。一百四十一首,指《大乘起信论》。其七十,指《起信论》的第七品。 纵无所畏,说大脱空。 纵:即使。无所畏: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即无所畏)。说:讲。大:这里指大乘教。脱空:脱离空虚。 虽有希求,辨最上供。 希求:希望得到的东西。最:最高。上:上等。 赏析:此诗大意是说,虽然无所畏惧地谈大乘佛法,但毕竟只是脱离了虚无缥缈的“空”而已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是唱诵佛经时念诵的一种歌赞词句。 睦州:即严羽,字丹山,号不愚禅子,南宋诗人,浙江新昌人,曾住睦州云门寺(今浙江省淳安县)三年。因有《禅门永日诗》一卷传世,故世称“睦州严”。 岩头:指雪峰义存禅师,俗姓叶,名慧绍,北宋僧人。 没齿:一辈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睦州严羽的一首偈颂,表达了他对于雪峰义存禅师和睦州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的大意是
【注释】 偈颂:一种佛教赞颂的诗歌,用韵文的形式来表达某种道理。青州:地名,今山东青州市。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佛诗,赞美了赵州从谂禅师。赵州禅师在青州时,常穿一领布衫,重七斤(约合3.65公斤)。他以“衣重七斤”为题,作《金刚经》一卷,意在说明禅悟的道理:禅定要像衣服一样,重量适中,既不太重,也不会太轻,才能得其正味。这首诗正是颂扬这位老和尚的。 第一联:前面是悬崖万仞,后面是荆棘丛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王道平和,寿命绵长。渔歌樵唱,共同享受尧年。无为,无私,乾坤一统旧山川。 注释: 1. 王道平平:指王道公正无私。 2. 其寿绵绵:指寿命长久。 3. 渔歌樵唱:比喻人民过着安宁的生活,没有战争。 4. 共乐尧年:比喻大家共同享受太平之年。 5. 无为焉:指不干预政事。 6. 无私焉:指不偏私任何一方。 7. 乾坤一统:指天地万物都归于统一,没有分裂。 8. 旧山川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五十七 译文: 默默无闻,是菩提的本源。明了一切后,金鸡一叫,东方即亮。 衲僧门下,两者皆为缺陷。 江西马大师和南岳让和尚,都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默默”与“明了”、“缺陷”与“完整”,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内心清净、觉悟的过程。其中,“寂是诳”和“拟即乖”反映了修行者对于言语和表象的误解,强调了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注释】偈颂:佛教的诵经文。一百四十一首:指《大乘佛顶光明最胜王如来秘密真言》一百一十四首,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奘译。 其六十七:此诗是第67首。 今朝正月初一:今天是正月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只是寻常日:只是和平常的日子一样。 就中殊异处:其中特别不同的地方。 遍界铺银色:整个天地都铺上了银色。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新春的景象,通过对比正月初一和平常的日子,展现了新年的喜庆和祥和。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