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敏
湖光倩影 《子夜歌》声出画楼,湖名从此擅千秋。无愁天子愁还在,争似卢家有莫愁。 莫愁湖,一个承载着历史与传说的名胜之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情感寄托。在易顺鼎的《子夜歌》中,莫愁湖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成为人们心中无法忘怀的美丽画卷。 诗中的“湖名从此擅千秋”,不仅赞美了莫愁湖的历史地位,更是对其深远影响力的肯定
【注释】 鄱阳:今江西省南昌市。 撼:摇动、震动。 扁舟:小船。 翠:青绿色,多指青山绿水。 【赏析】 首联写行船迅速,直逼九江。“一昼夜”,言其快;“四百余里”,言其远。一个“至”字,道尽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和豪迈气度,也写出了旅途的艰难险阻,更显出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 颔联写舟行之速。“西风直欲撼天河”,是说西风吹来,仿佛要摇动天河。“撼”是摇动的意思,“天河”指银河,此句用典,暗指长江的浩大
【译文】 雨后西山景色格外清新, 雨涤长空山色分外明净。 天边晚霞映照,云影飘落, 西山的山色低伏在马头山下。 古老的红泥塔矗立在山间, 柴门掩关,白石溪流悠悠。 无须再寻觅那栗里古寺, 便在这里结茅而居,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中“雨洗长空净,西郊日又西。云光天外落,山色马头低”四句
【解析】 此首诗是一首即景感怀的诗,写诗人舟行过金陵后,触景生情,对六朝繁华兴亡的历史发出感慨。“歌残玉树变愁颜,从此莺花属等闲”,这两句写歌妓们唱完最后的歌后,面容都变得十分憔悴,从此那些歌舞升平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词客浪传三妇艳,夕阳多在六朝山”这两句是说,那些词人们只知道歌女有姿色,却不知道她们也有悲苦,而那些美丽的景色也只存在于过去。“依依鸿爪前踪认,渺渺春波短棹还”
芜湖舟中 译文:即使没有祖逖的壮志,也要豪迈地登上船只。 注释:芜湖是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祖逖是晋朝时期著名将领和政治家,因北伐中原未成功而感到遗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有志向但未能实现,但仍要豪迈地登上船只的决心。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虽然诗人没有像祖逖那样有远大的志向,但他仍然豪迈地登上了船只。诗中还描绘了山色的变化、涛声的声音以及沙鸟的飞翔
西风直欲撼天河,水入江心九派多。 一夜扁舟落何处,万重山翠万重波。
歌残玉树变愁颜,从此莺花属等闲。 词客浪传三妇艳,夕阳多在六朝山。 依依鸿爪前踪认,渺渺春波短棹还。 高咏不酬霖雨愿,也宜盟对白鸥间
虽无祖生志,慷慨且登舟。 山色朝昏异,涛声日夜流。 灵风殊恍惚,沙鸟自夷輶。 落日宿何处,萧萧芦荻秋。
雨洗长空净,西郊日又西。 云光天外落,山色马头低。 古增红泥塔,柴扉白石溪。 无须寻栗里,长此结茅栖。
姚斌敏是清代诗人。 字子廉,出生于汉军旗人家庭,其生活与文化背景为其诗作增添了独特色彩。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同治乙丑进士,曾官至漳浦知县。姚斌敏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尤以五律和七律为代表作品,其作品集《木瘿庵诗存》收录了他的多首佳作,展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