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这首诗名为《瑶池月/瑶台月其一 云山行》,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注释: 注释 1. 瑶池月:瑶池,通常指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瑶池月亮,暗指天上的仙月。 2. 瑶台月:瑶台,古代神话中神仙们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仙境。瑶台月亮,也指天上的月光。 3. 云山行:描述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行走。 4. 微尘濯尽:尘埃被洗涤干净,形容环境清静。 5. 栖真处:修行的地方
这首诗的标题是《青门引/青门饮 社日游云门》,作者是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注释: 1. 青门引/青门饮:这是一首诗的题目,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感慨或者抒发情感。在这里,“青门”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或地名,而“引”和“饮”可能是该诗的内容或主题。 2. 社日游云门:社日通常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里可能是指在某个社日去游赏云门。 3. 鸿落寒滨:鸿雁落在寒冷的河边,比喻诗人孤独
诗句释义 1.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 - "遽暖间俄寒":迅速的温暖后突然变冷。 - "妙用向园林":形容春天在园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 "难问春意":难以捉摸春天的意境。 2.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 - "万般声与色":形容春天的声音和色彩。 - "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形容春天的声音和色彩仿佛使人置身于人间。 3.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 -
绝句二首·其二 凌波应作水中仙。 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日景色,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种颜色形象表现出江、山、花、鸟四种景象的特征,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此诗也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仍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注释: - 《绝句二首·其二》: 这是杜甫在公元765年创作的一组诗歌中的第二首。 - 浣花溪: 位于成都西郊
解析: 这首诗《满江红·东湖观莲》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逐句进行解释,并添加必要的注释。 1. 绿盖纷纷:描述莲叶的绿色覆盖,如同层层叠叠的伞盖。“绿盖”即指荷叶。 译文: 绿色的荷叶层层重叠,仿佛云彩下的仙子。 2. 多少个、云霄仙子:形容莲花繁多,宛如仙女下凡。 译文: 莲叶间有多少如云霄中的仙子般美丽的荷花。 3. 应是有,瑶池盛会,靓妆临水
【注释】忽:突然。破:打破,突破。还:复。太素:天之本原。寒浸:寒冷笼罩。缥缈:隐隐约约。江上分星:长江上有星星闪烁。汉路:汉水之滨。金银闪闪:形容星星闪耀如金银般灿烂。神仙府:指仙人的居处或仙境。影卧:影子随人而动。清光:月光明亮如水。舞:舞动。邂逅:偶遇。三人:指月亮、诗人和江水。只愿长相聚:只愿永远在一起。今月亭亭曾照古:今晚的月亮皎洁明亮如同古人曾经照过的月亮一般。古人问月今何处
【注释】 朝元阁:道教建筑名,传说是太上老君(老子)讲道的地方。老君:指老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老子的画像挂在朝元阁里,以期能见到他的真像。“其三”即第三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平仄相间。首两句对仗工整,“朝元”与“谒圣”相对应;“老君”与“圣像”相对应。“朝元阁成”句中“成”字,有“出现”之意,而“老君”则是“太上老君”,是道教创始人,所以这里说“朝元阁成老君现”
注释:虽然相貌相似,但水中捞月是徒劳无功,并非真正的禅理或佛法。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受。 赏析:诗中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绘了作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和困惑,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佛教禅宗思想中的“空”与“无”的哲学内涵
注释:任凭你多么高峻,也须让我走在最前面。 赏析:诗人站在山巅上,俯瞰脚下的群峰,感叹不已。他站在山峰之巅,放眼四望,只见众山都向他俯首称臣,只有自己巍峨屹立。诗人以“任尔”二字起笔,既写出了诗人的傲岸之气,又表现出诗人与群山之间的矛盾关系。“任尔”二句是说:任你多么高峻,也须让我走在前面。这是说,尽管其他山都在我的脚下,我仍昂然挺立,不卑不亢。这两句诗中,“任”“也”二字用得十分巧妙
【注释】 暑中:在炎热的夏天。暑,暑天。中,中间。 乱蝉何事:蝉声嘈杂,令人烦恼。乱蝉,指夏夜蝉鸣。何事,为什么? 冒暑吟如诉:冒着酷暑吟诗,声音像在诉说。冒,遭受。暑,暑气。 断续声中为谁苦:断断续续的声音中,是为谁而痛苦?断续,断断续续。声中,指蝉鸣之声。 阵云行碧落:阵列的云彩在空中飘荡。行,运行。碧,青绿色。落,天空。 舒卷光阴,秋意爽,俄作晴空骤雨:时隐时现的云朵,使得时间仿佛变得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