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 翁子归来第八人:指诗人自己。第八人,唐科举制度规定,每省举进士时,前三名及第为甲科状元、榜眼、探花,第四名为“解头”。后来因以“第八人”称科举考试未中选者或不得意的士子。翁子,即指诗人自己。 越王家国再逢春:指诗人在长安任官期间,曾随同皇帝巡狩,并作有《上皇三川还京》诗一首。越,即今浙江省绍兴。越王句,意谓诗人在越地(今浙江一带)任职,又逢国家太平之年。 悠悠千骑溪南路
注释 1 侯王权势腰三印:描述的是权臣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可以轻易地掌控他人的命运。"三印"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官印,象征着他们的权威和地位。 2. 省寺光阴梦七秋:省寺是指古代的官府机构,这里指代的是朝廷。"光阴梦七秋"意味着在官场中度过漫长的岁月,如同梦中一般虚幻而短暂。 3. 龙虎有人犹扫迹:龙虎是古代的一种动物,这里可能是指某个有权势的人物,他的存在就像龙虎一样令人敬畏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三 三山胜概烟云外,万户清酤鼓乐中。 待看使君游刃处,始夸濒海有天宫。 注释:三座山的胜景美景在云雾之外,万户百姓欢声笑语,敲锣打鼓,庆祝节日。我等着看您治理地方,政绩显著时,人们才夸赞您治理的沿海一带就像神话中的神仙居住的天宫一样美丽富饶。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公济去长乐做官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
这首诗是送别公济的。首联写公济到任,使君来到;颔联写洞府开门,万瓦青烟;颈联写绿榕阴尽,直指钓龙台,暗喻公济有志于朝廷,直道而行。此诗用字精炼,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香案:古代接待贵宾和处理重大事件时铺设的供品。使君:古代高级官吏的通称。万瓦青烟:指皇宫中宫殿的屋脊冒出袅袅炊烟。洞府:皇帝居住的地方。七门:京城的七个城门。南直:指南京城。钓龙台:传说中的龙王的居所,在长乐县东南
【注释】: 演仙山足退来荣,更继高风适此生:演仙山,即仙人山。足退来荣,指隐居山林的隐士,能保持清高的节操,不为权贵所屈。更继高风,指继承先贤的高风亮节。适此生,指在世中度过余生。 一叶轻舟篷上雨,三江欹枕与谁行:一叶轻舟,形容船很小。篷上雨,形容小雨滴在篷布上。三江,指长江、珠江和黄河。欹枕,斜倚着枕头。与谁行,指在旅途中,与谁同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位文人雅士在赏菊时,手执菊花而感叹其香。他不仅欣赏菊花之美,还感慨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最后以桃花源自比,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手把黄花为惜香,况逢真率未尝忙。 - “手把黄花”指的是诗人亲手拿着黄色的花朵,这里用“黄花”指代菊花。诗人珍惜手中的菊花,生怕它失去了香味
【注释】 水涵:波光映照。群影:水中游鱼的倒影。去悠悠:指游鱼远逝,无踪影。楼有三千:指楼上有三千尺高。转首休:回头已不再。想见:想象得到。经游人与物:经过扬州的游人、景物。知我梦扬州:知道我是梦中来到扬州的。 【赏析】 这首七律,是客中怀念扬州之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客居他省,思念故土之情。 “水涵群影去悠悠,楼有三千转首休。”诗人在扬州时曾登平山堂,看到水中群鱼游动留下的影子,随着江流缓缓流去
蜀井 地行仙迹世难知,极数高人出数时。 隐显自通淮与蜀,兴亡谁管晋兼隋。 【注释】: 1. 蜀井:指四川一带的古井。 2. 极数:推算历法的数目。 3. 高人:指精通历法的人。 4. 数时:推算时间。 5. 隐显:指隐晦和明显。 6. 自通:自己能够贯通。 7. 晋兼隋:指三国两晋时期和隋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咏物诗。全诗共四句
注释: 银鱼慵佩入樊笼,万累相捐万虑空:形容自己摆脱了许多烦恼,一切杂念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银鱼一样。万累相捐:万般忧虑都已抛却。万虑空:万般烦恼都已消除。 逼岁归来何事晚:迫于岁月催逼而回家,回来晚了一些什么。 荔枝牵率过薰风:荔枝树的果实被风吹拂着,就像人被牵扯着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大夫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首句“银鱼慵佩入樊笼”,以银鱼比喻诗人
注释:竹林也中空,谷地也中空,两空相得,闹中无物。月来风动时更显幽静,那更高大的树木也自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自然景象。首句“竹也中虚谷也虚”,以竹和谷为例,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第二句“两虚相得闹中无”,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诗的后两句则通过“月来风动时尤好”和“那更高人也自如”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