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仙山足退来荣,更继高风适此生。
一叶轻舟篷上雨,三江攲枕与谁行。
【注释】:
演仙山足退来荣,更继高风适此生:演仙山,即仙人山。足退来荣,指隐居山林的隐士,能保持清高的节操,不为权贵所屈。更继高风,指继承先贤的高风亮节。适此生,指在世中度过余生。
一叶轻舟篷上雨,三江欹枕与谁行:一叶轻舟,形容船很小。篷上雨,形容小雨滴在篷布上。三江,指长江、珠江和黄河。欹枕,斜倚着枕头。与谁行,指在旅途中,与谁同游?
【赏析】:
这是一首赠给致仕(辞官)于京兆万年县的李大夫(名不详)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淡泊名利,不图仕途,甘于退居林泉的赞赏之情。
首句“演仙山足退来荣”中的“演仙山”是虚指仙人居住的高山。足退来荣,意思是隐居山林的隐者,能保持清高的节操,不为权贵所屈。诗人认为这种隐退山林,不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才是最为高尚的。“更继高风”,承上而来,意思是要继承先贤的高风亮节,也就是要学习古代那些志向远大、品德高尚的隐逸之士。
第二句“一叶轻舟篷上雨”中的“一叶轻舟”是实写,用来形容船很小。篷上雨,形容小雨滴在篷布上的景象。这句写的是作者乘船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欹枕”,斜倚着枕头,形容旅途劳顿,身体不适,只能斜倚着枕头小憩片刻。“与谁行”,意思是在旅途中,谁会与我同游呢?这里的“与谁行”实际上是说,我独自一人在旅途中行走,没有同伴相伴,显得孤单寂寞。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排律,共四十字。它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但每一句都写得非常简练,只有五个字。这种形式在唐代诗歌中较为常见,而且效果很好。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之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祝福之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这四句诗通过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隐士归隐山林的画面。诗人通过赞美友人的淡泊名利、不图仕途、甘于退居林泉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