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 红尘事事有兴废,黄菊年年无古今。 ——世俗的纷纷扰扰总是在不断更迭,而菊花却一年年地盛开着,仿佛它没有古今之分。 意静气清时候好,醉归明日更相寻。 ——当心境宁静、精神清明时,感觉最好;醉后归来,明天再与友人相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饮酒作诗、与友畅游的田园诗。首句“红尘事事有兴废”表明了世事变迁无常,一切皆有可能改变。次句“黄菊年年无古今”,则表现了菊花的恒久不变,与世无争的特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内容赏析、语言表达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核。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多识记诗词中的重要字词意义,还要熟读诗词,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情感。答题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分析“游灵芝僧房 其二”的诗作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然后逐句分析,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 首句“小径悠悠接水天”,描写了一幅幽静清远的画面: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它似乎从山脚延伸至天际
【注释】: 翠栏清浅柳如帷, 窗外烟光远可窥。 夜阑谁共我谈心, 暑风秋月最相宜。 【解析】: “翠栏清浅柳如帷”,此句写景,写僧房的景色,用“垂柳”来比喻垂帘,写出了僧人的悠闲,也写出了环境的宁静。“帷外烟光远可窥”。此句写诗人在僧房里看到的窗外的景色,用“烟光”来表现环境,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和诗人的心境。“夜阑谁共我谈心”,“夜阑”指夜晚,“阑”是尽的意思。诗人在僧房里看到窗外的景色
菊花 其四 葛巾尤有酦醅浓,岂是堤防落帽风。 我未醉时君莫去,且来闲坐菊丛中。 注释: 1. 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2. 酦醅:酿熟的酒。 3. 堤防:这里指戴帽子。 4. 我未醉时:我还没有醉的时候。 5. 且来:暂且来,请留在这里。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秋日赏菊时写给朋友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喜爱之情以及自己对菊花的喜爱。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菊花的美丽
【注释】 李大夫:指李纲,曾任太傅兼侍读,后罢政家居,故称。致政:辞官。李大夫:指李纲。其一:第一首。父子:指李纲父李光。辞荣:辞去官职。海上还:退隐于海中。二车:指两车相送的情景。皆:都。汉郎官:指汉朝的郎官。郎官是汉代中央政府的一种官名。列宿:指星宿排列成行列。尤光彩:格外辉煌灿烂。为向溪南隐处看:为了到溪南隐居的地方去看望他。 【赏析】 这首七绝写李纲父子辞荣归隐的故事
注释:世情与人道相背离,而道情却更加浓厚,无论在说话、沉默中还是在行动和行为举止中,都体现出心意的真切。清退楼前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月亮映照在溪水中,风儿吹过水面,发出潺潺的声音。 赏析:此诗以李大夫为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李大夫之间的深厚友情。首句“世情相失道情浓”,诗人感叹于世情与道情的偏离。然而,在诗人看来,道之情更为真挚、深沉。接下来的两句“语默行藏信意中”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
注释:香气和色彩相融合,静观之下更加美丽动人,是谁能剪断金丝不让花绽放呢?秋天的阳光欲尽之时,菊花却依然盛开得如此美好,都成为了人们赏菊、饮酒时的节日景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菊花图景。诗人在观察中发现了花与香的和谐统一之美,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同时,他也赞美了菊花不畏艰难,顽强绽放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魅力
湖上闲赋 其二 烟雨如愁带,人忧解难消。数峰隐现绘,波心寺泊舟。 译文: 烟雨蒙蒙如同人的忧愁,然而在忧虑中仍然能够表达出对人们的关心。山峰时隐时现,仿佛是画家难以捕捉的美景,而那座寺庙就坐落在波涛的中心,船只可以暂时停靠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首句"烟雨为容似带愁",以烟雨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忧郁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渲染了景色
【注释】 1. 源出灵山:出自灵山的水源。2. 葛坞:地名,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3. 天乐:自然之乐,指天上的音乐。4. 真景:真实的景象。5. 画屏:画上的屏障,借代绘画。6. 赏析: 湖上闲赋 其四 源出灵山分外青,若从葛坞更须灵。 谁知天乐逢真景,难向人间作画屏。 【译文】 从灵山流出的溪流格外清澈明净,如果从葛坞来的话,就更显得清澈了。谁能知道那天上传来的美妙音乐,是遇到真实的景色
``` 徐通直守连州 其一 回头犹见折腰时,才到朝班便得麾。谁合相从公外乐,玉鳞新出使君池。 注释: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因违背世俗而感到尴尬的往事,如今虽然已经回到了朝廷任职,但却无法摆脱世俗的眼光和评价。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感到非常苦恼。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值得,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能够真正地追求内心所向往的东西。 赏析:此诗以“回首”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