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
【注释】 陇头:陇,指陇山。古代以陇地为南。树:指梅花。东风:春风。造物者:造化万物的主宰。偏:偏爱。 【赏析】 这首诗写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向阳而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惧严冬、傲然挺立的精神的赞颂之情。 首句“一种陇头树”即“陇头梅”,点明题意和时令;“东风都合吹”是说在春风中,所有的花都要开放,唯独它独占春色。“未应造物者”,“未应”,不应;“造物者”,造化万物的主宰,指自然
【注释】: 白头翁:一种鸟,其头部有白色羽毛。 疏蔓短于蓬:指白头翁的茎枝稀疏,不如蓬草粗壮。 卑栖怯晚风:指白头翁栖息在低矮的草丛中,害怕傍晚的凉风。 祇缘头白早:只因为它的头部过早变白。 无处入芳丛:无法进入美丽的花丛中。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的人对生活的无奈。他虽然拥有一头白发,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只能生活在一个低矮的地方,害怕晚风
【赏析】 此诗为咏西施的绝句,是一首写西施与馆娃宫之间关系及变迁的诗。前两句描写西施与馆娃宫的关系,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这一关系变化的感慨。 首句“馆娃宫前洞,西施旧来往。”以西施和馆娃宫为中心,点出主题。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传说她曾随范蠡泛舟太湖,来到苏州的馆娃宫内,故名“馆娃宫”。这两句诗用典得当,不露痕迹,而意境浑成,耐人寻味。 第二句“自载扁舟后,岁岁春萝长。”是全诗的核心,也是关键
【释义】: 朝撞钟也心绪不宁,暮撞钟也心绪不宁。 消磨世事都随那敲钟次数的增减。 【赏析】: “闻钟”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五言绝句。全诗四句,以简驭繁,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钟声所引发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首句“闻钟”,即听到钟声。钟声是佛教寺院中用来报时的一种声响,也是古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钟声的响起往往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或者旧的一天的结束。因此,听到钟声,就意味着时间的变化。
济川图 平地有摧辀,慎者或不免。 奈何千金躯,涉此风涛险。 注释: 济川图:指渡口上的船夫在准备过江时,先在岸边画下一条船的形状,以便渡河时参照。 平地有摧辀:意思是说,即使是平地上的车子,也要被摧毁;引申为即使是平地,也可能遇到危险。 慎者或不免:谨慎的人也可能遇到危险,不能自保。 奈何:为什么。 千金躯:比喻贵重的身体。 涉此风涛险:渡过这条大河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危险。 赏析:
【注释】: 万夫起铜盘:形容菊花高大挺拔,如同千军万马一般。 拔地一千丈:形象地描绘出菊花高高的茎干,直立向上。 宁知白露华:意思是说人们往往不知道露水是白色的。 暗满菊花上:指秋天的菊花在早晨被露水洗过之后,颜色变得十分鲜艳。 【翻译】: 万众瞩目之下,菊花像千万匹战马奔腾而起,直冲云霄。 它高耸入云,有一千丈那么高。 人们常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是白色的,却不知菊花上也有晶莹的水珠。
《省垣梅花·官梅过腊花开遍》这首诗的作者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他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后来因为明太祖征召到京城,朝廷厚赏后让他返回故乡,终其一生都在西湖寿安坊度过,房屋破败无力维修,晚年生活颇为凄凉。他的诗文作品集名为《庐陵集》,其中收录了这首著名的《省垣梅花》。 诗的原文如下: 官梅过腊花开遍,何逊扬州兴未阑。 疏映粉闱疑是画,香飘罗袖欲生寒。
诗句原文: 葛仙浴丹溪,饮溪骨自蜕。 试问归来鹤,何人寿千岁? 注释: - 葛仙:传说中的仙人名,常与炼丹、修道等修行之事相联系。 - 浴丹溪:在溪水中沐浴,以获取长生不老的药效。 - 饮溪骨自蜕:喝溪水,其骨头也随之蜕变,象征通过修炼达到肉体和精神的合一。 - 试问归来鹤:询问归来的老鹤,鹤代表长寿,询问何人能活到千年。 赏析: 《葛仙溪》是一首描绘葛仙修炼过程及追求长生不老的诗歌。诗中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形象、语言、手法等角度结合诗句阐释即可,每个选项限2分。 【答案】 译文: 月光洒满幽静的林间小道,我闲适的心情不禁难以自持。 天寒地冻怜惜那翠袖轻舞的女子,为她赋诗一首《白头吟》。 注释: ①臧祥卿:唐玄宗时期著名宫廷画家,擅长画竹。②竹枝:古代一种曲调名。③“白头”句:用典,《白头吟》是汉班婕妤为失宠而作的怨歌
译文: 西施的行走之地,好事之人留下了鞋印。 几寸深的莓苔之中,看到的人都会心生怜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施行踪所到之处,人们纷纷留下鞋印,以示对西施的喜爱和怀念。诗中“好事”二字表明人们对西施的爱慕之情;“履迹”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西施行走时留下的鞋印。诗中的“几寸莓苔深,见者为怜惜”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于西施美丽容颜的深深眷恋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