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策
【解析】 1、“羁孤”的意思是:寄居在外的孤旅之人。“天涯”的意思是:极远的地方,比喻离别家乡。 2、“布帆风色掠蒹葭”的意思是:一叶轻帆随风疾行,掠过芦苇丛。 3、“不成村落两三家”的意思是:没有形成村落,只有两三户人家。“篱角”的意思是:篱笆的角落。“蔓”,长满。 4、赏析:这首词是写旅途中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上片写旅途景色,下片写途中感受。首句写离家时间尚短,便感到羁旅之苦已似远在天边
【解析】 本题是考查诗词的默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噪”不要写作“躁”;“桑麻”不要写作“桑麻花”;“倡女弄琵琶”中的“倡”容易写成“唱”,需要重点记忆。 【答案】 秋深菊未花。小塍荒影逐溪斜。白水田枯
临江仙 诗思灯前来草草,被风吹去三分。推窗独自倚黄昏。墙低通竹影,枝暗失花痕。好是小帘斜月地,无端忆梦怀人。玉梅花底淡黄裙。相逢曾半醉,一别竟残春。 【注释】 (1)诗思:诗歌的思绪。灯前:即灯下。 (2)三分:形容微风飘动的轻盈状态。 (3)小帘:指女子的衣饰。 (4)玉梅:这里代指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的小令。上片写诗人在灯下吟诵诗歌时,因被风吹去而留下微弱的余韵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碧桃叶”、“花底月”、“秋夜月”。双调,六十六字,上片五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平韵。多用在七夕、中秋节等节日。 又是一番分手处:指与情人相别之处。又,副词。一番,一次。 碧嶂白云黄叶路:绿树丛中的白云和落叶铺就的山路,形容景色优美,引人入胜。碧,绿色;嶂,山峰。 欢丛才别未成愁,那禁夜半秋蛩雨:欢愉聚会刚刚离别,还未来得及感到悲伤,夜半时分,秋虫鸣叫不停
【注释】 恼春心事:惹起春天的愁思,引起春意萌动。消魂景:令人销魂的景象。香奁咏:指女子闺房中的诗篇。落花小院夕阳黄:形容落花飘零,庭院空寂,黄昏时分。谱得晚窗风致恁凄凉:在暮色中描绘出晚窗的清幽景象,使人感到格外凄清。杜兰香: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名。新篇少:新写的篇章不多。燕子东风老:燕子已归去,春光已逝,时令已晚。七字:指《虞美人·听雨》词中“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之句。向残笺
【注释】 虞美人·晚春写况:词牌名。落红铺满楼前路,指落花遍地。泪也无弹处,形容愁思深重,泪水流不出来。雨停得意鹁鸪声,雨停了,喜鹊的叫声更加悦耳。只恐残阳难作几时明,担心夕阳西下,难以再看到明天。隔溪断续连山屋,隔在溪边的山中小屋断断续续。万树浓堆绿,万木葱茏,郁郁苍苍。可能容我岸乌巾,可能让我像渔翁那样戴着黑色头巾去欣赏美景。做个晚花幽草画中人,做那一幅幽静美丽的画中人。 【赏析】
虞美人·天竹 疏斜影傍墙东住。懒向淇园去。看伊也抱岁寒心。瘦骨亭亭却奈雪霜侵。 湘江神女怜清婉。未忍啼痕染。绿珠娇小早宜时。那得秋风红豆不相思。 注释与译文: - 诗句解析: 1. “疏斜影傍墙东住”:描述一种植物的影子斜倚在东边的墙上,给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感觉。 2. “懒向淇园去”:表示诗人不愿意离开这个安静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让他感到舒适或满足。 3. “看伊也抱岁寒心”
诗句: 短烛三条,冻梅一树。月痕窗外徐徐去。 译文: 蜡烛的火焰摇曳着,映照在窗户上形成了三条微弱的光线。寒冷的冬夜中,一枝梅花静静地开放着,月光渐渐从窗外消失。 注释: - “短烛三条”:描述了蜡烛燃烧的情况,三条意味着数量不多。 - “冻梅一树”:描述了窗外的梅花,因为天气寒冷而冻结成冰的形态。 - “月痕窗外徐徐去”:描绘了月亮逐渐消失在窗外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
【注释】 1. 西江月:词牌名。 2. 即景:触景生情。 3. 用赵元甫韵:指以赵长卿的词韵来填写这首词。 4. 芦笆(là bó):芦苇,一种水生植物。 5. 茅屋:用茅草盖的房屋。 6. 东:方位词。东方。 7. 春便难来:春光难以到来。 8. 窗栊(lóng):窗户的栏杆。 9. 酒经宵易淡:酒经一宿就会变淡。 10. 瓶花过日能红:瓶子里的花过了一天就会凋谢。 11. 家具
【注释】 虞美人·晚春写况: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以白杨小阁和江花为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白杨小阁(zhèn):指一座小巧玲珑的楼阁。白杨,即柳树,这里泛指楼阁。 帘深闭:门帘高高卷起。 十日懵腾睡:十天来昏昏沉沉,一觉睡到天明,不知人事。 诗酒兴销沉:指因沉醉于诗酒中而消磨掉了兴致。 摘茶挑笋也无心:即使去摘茶叶、采嫩笋,也没有心思去做。 细君:妻子。古代女子称丈夫之妻为“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