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策
月上海棠 · 仪真晚泊月上海棠,东风轻抚,夜静江天如墨。芦汀停棹斜阳里,卷起万里长风。水鸟啼鸣,一更更迭,高低随船起伏。灯下梦回,空江易魇难寐。 乱山对岸排苍翠,打船头、阔浪飞天堑。当年此地奏迎銮,歌声香月艳如画。哪知恰似子山愁案,心事难平复,情愫难言解。月上海棠,思绪万千,心绪纷扰难安。 赏析: 这首诗以月色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江景图。首句“月上海棠”即写明月当空
祝英台近·瓶花 选 嫣红,裁嫩绿,春色傍纤指。碧绣铜瓶,寒湛井华水。疏疏密密安排,分浓配淡,映一片、文心画理。 重位置。小窗矮几乌皮,蜻蜓翼明绮。便到飘零,也在砚池底。只愁帘外莺儿,怜伊孤冷,衔送上、隔邻浓髻。 注释: 1. 嫣红:鲜艳的红色,这里指花朵的颜色。 2. 裁嫩绿:挑选新鲜的绿色叶片。 3. 碧绣:指用碧绿的丝线或织物做成的花瓶,也形容色彩鲜亮。 4. 寒湛:清冽如冰的水。 5.
《临江仙·敝衣》赏析 王策的《临江仙·敝衣》,这首词作于清初,以淡泊脱俗的风格,描绘了一个归隐者的生活状态。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生活状态的真实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和表达。通过对其诗句的解读,不仅能体会到词人的才情和情感,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逸民”观念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记得初穿行客路,长披山月江风。”开篇即点题,表达了词人对过往旅途的怀念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建的作品,名为《清明日戏题》。 诗句解释: 1. 芭蕉雨春雨 - “芭蕉”是一种植物,叶子呈长椭圆形。 - “春雨”指的是春季的雨水。 - 这里用“芭蕉雨春雨”来形容春雨的细密和连绵不断。 2. 昏昏天影如墨。不分朝与暮、声声滴 - “昏昏”形容天色昏暗,看不清事物。 - “天影如墨”意味着天空中云层密集,仿佛是墨水渲染的一样。 -
诗句:柳绵新,梨粉瘦。脉脉消魂,池馆轻寒透。 1. 注释: - 柳绵新:描述新长出的柳絮如同白色的细丝。 - 梨粉瘦:用“瘦”来形容梨花瓣的颜色,暗示着春天的凋零之美。 - 脉脉消魂:形容看到这些景象后,心情非常悲伤、惆怅。 - 池馆轻寒透:描写池塘和园林中因寒冷空气而感到的清冷。 2. 译文: 柳树的新絮像白色的细线一样轻轻飘落,而梨花瓣已渐渐枯萎。在池边的小亭子中,微风穿透了周围的寒气
【注释】 千秋岁:词牌名,又名“千春岁”“紫萸香慢”等。双调,六十四字,上片八句三仄韵,下片八句三仄韵。 寒:冷。 小焰:微弱的灯火。 飔(sī)送:微风送来。 看:看那。 槛:窗槛。 鹦哥:黄莺。 旧泪心头涌:旧日的泪水涌上心头。 恹恹:形容病弱的样子。 【译文】 一盏灯独自在寒冷中亮起,微弱的灯火随风飘荡送走了时间。看着这匆匆流逝的时间,我们就像骑着马一样奔驰。绿色的枝叶遮住了窗外的景色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意象、典故、手法等分析作答。“彩络双钩银蒜小”,彩络:彩色的络头;双钩: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银蒜:指银白色的簪子;“鹦哥帘外贪眠”,鹦哥:黄莺。两句的意思是说:女子在窗前,用彩络束着头发,梳着双钩髻,头戴银蒜簪,正在帘外的黄莺声中贪睡。这是写女子的外貌和动作。“几枝杨柳漾新烟”,杨柳:指柳树。两句的意思是
诗句原文: 峭帆蹴浪吼晴空。西风吹落日,一江红。蒋山山色尚巃嵷。襟吴楚,天外走虬龙。 心事雁声中。乱霞蒸紫翠,故王宫。秦淮直下海门通。烟波阔,何处钓鱼翁。 译文注释: - 峭帆蹴浪吼晴空。西风吹落日,一江红。蒋山山色尚巃嵷。襟吴楚,天外走虬龙:形容船只的船帆在狂风中鼓风破浪,太阳在西风中渐渐沉入江底,整个江面被染成了红色,而远处的蒋山仍然色彩斑斓、山峰耸立。 - 心事雁声中。乱霞蒸紫翠,故王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 “七娘子送人之扬州”一句交代了题目的主人公,即诗人的朋友,她送人至扬州,并点出诗的地点是扬州。“平山堂俯邗沟水”,点出了扬州的地理位置。“送轻帆、直过红桥里”,写友人离去时的情景。“此地年来,尽多妖丽。”写扬州之美。这两句诗写出了扬州的繁荣与美丽。“不须更上迷楼址”
凤衔杯辛峰顾丈见过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辛峰的家里见到过顾丈。 畏人不避能诗客。笑侬与、钝吟同癖。恰向晓篱门,雨馀一路青苔色。刚引得、高人屐。 茗清煎,香细炙。送君归、重来何日。君若懒重来,只拚一枕残书侧。眠过落花寒食。 【注释】 畏人:害怕人。不避:不怕。诗客:善于写诗的人。“侬”,你。“钝吟”,作诗吟诗。“癖”,爱好。“恰”,正巧。“篱”通“黎”,篱笆。“雨馀”,“雨后”。“高人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