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天影如墨。不分朝与暮、声声滴。烟柳万丝愁织。腻得一带纱窗,欲明无力。
苔纹阶畔暗积。鸠舌唤晴涩。待何日携琴、西城陌。只一味、闷恹恹,忘了今日清明,前朝寒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建的作品,名为《清明日戏题》。
诗句解释:
- 芭蕉雨春雨
- “芭蕉”是一种植物,叶子呈长椭圆形。
- “春雨”指的是春季的雨水。
- 这里用“芭蕉雨春雨”来形容春雨的细密和连绵不断。
- 昏昏天影如墨。不分朝与暮、声声滴
- “昏昏”形容天色昏暗,看不清事物。
- “天影如墨”意味着天空中云层密集,仿佛是墨水渲染的一样。
- “不分朝与暮”表达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下着雨。
- “声声滴”形容雨声连续不断。
- 烟柳万丝愁织
- “烟柳”指的是烟雾缭绕的柳树。
- “万丝”形容柳枝细长,像千条丝线一样交织在一起。
- “愁织”意味着这些柳枝被雨水打湿后,像是在编织着悲伤的网。
- 腻得一带纱窗,欲明无力
- “腻得”表示纱窗因为雨水而变得湿润,看起来好像被一层油腻覆盖。
- “欲明无力”意味着虽然想要打开窗户透气,但因为雨水太多而感到无力。
- 苔纹阶畔暗积
- “苔纹”指的是台阶上的苔藓花纹。
- “暗积”表示这些苔藓因为雨水而积聚起来,颜色变得更加深沉。
- 鸠舌唤晴涩
- “鸠舌”指的是鸠鸟的叫声。
- “唤晴涩”意味着虽然希望听到晴天的叫声,但实际上天气依然阴沉。
- 待何日携琴、西城陌
- “待何日”表示期待何时能够。
- “携琴”指的是带上琴去散步或游玩。
- “西城陌”指的是西边的城市街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雨夜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芭蕉雨春雨”到“烟柳万丝愁织”,再到“苔纹阶畔暗积”,每一联都紧扣主题,展现了春天雨夜的独特韵味。诗中的“腻得一带纱窗,欲明无力”更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雨天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