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注释】: 抚兹松与竹,相顾犹依依。 抚:抚摸。 兹:这个。 松与竹:这里指松树和竹子。 相顾犹依依:相互看着,还是恋恋不舍的样子。 况乃故人情,弃之宁如遗。 况:况且。 故人:老朋友。 宁:岂,哪能。 如遗:像丢掉东西一样。 赖此怀袖间,常有一编诗。 赖:依靠。 此:指松、竹。 怀袖间:袖中。 有:存在。 一编诗:一本诗集。 朝夕对行橐,聊以慰相思。 朝夕:早晚。 对:面对,面对着。 行橐
【解析】 “扁舟泛五湖,倚棹望姑苏”意思是:在扁舟上荡漾于五湖之间,倚船靠岸眺望着美丽的姑苏城。“扁舟泛五湖”是说泛舟太湖之滨,五湖为指代太湖,“扁舟”即小船。“泛五湖”即泛游太湖的五个湖泊。“倚棹望姑苏”是说靠在船尾观望姑苏,姑苏为苏州古称,这里泛指南方地区。“倚棹”就是依傍着船舷。“望姑苏”是指远望江南古城。 “嗟哉伍相国”中的“伍”指的是范蠡。“嗟哉伍相国”,叹惜伍相国
【注释】金水精华别有神:金水指镜,精华指镜的光泽。金水精,是说镜的光泽。金水精华,即指镜子。 不须拂拭绝纤尘:不用擦抹就能除去细微的灰尘。 且将玉匣收全象:暂且收起匣子中完整的形象,这里指人的面孔。 莫遣清光远射人:不要让清澈的光远射到别人脸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人梳妆时的画面。诗人在描写美人梳妆时,先从镜子入手。镜子是照见美人容光的重要工具,而镜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映现出人的容貌
【注释】: 神仙:指仙人。 白玉楼上,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环:佩带的玉环。 铁围山: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因山形如屏障,故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读唐诗有感而作,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仙境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神仙岂合住人间”,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他认为仙境才是真正美好的地方,而人间则是污浊不堪,充满虚伪和腐败。 第二句“白玉楼成即赐环”
注释:孙儿景逊教我唐诗,虽然数量很多,但我却始终牢记不忘。他常向老母亲背诵以博求功名的诗句,以此换取果饵作为奖励。因此我创作了四首绝句。 孙非驽钝母康强,有禄堪支一岁粮。 领得天伦真乐趣,不须人事扰回肠。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描写幼孙景逊教其唐诗、向老母背诵以博取功名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感激之情。同时
塞下曲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诗,其内容主要是描述边疆的荒凉与士兵的生活。以下是逐句释义: - 白草黄沙望不穷:在辽阔的草原上,看不到尽头的白草和黄色的沙漠。这句话通过描绘无边无际的景色,表达了边疆的荒凉景象。 - 旄旗大漠鼓天风:在广阔的沙漠中,飘扬着旌旗,风吹动旗帜发出巨大的声音。这句话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士兵们在风中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 男儿未带封侯骨
万里沧波浩渺中,汀洲何必尽消融。 此句以浩瀚无垠的沧波起兴,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永恒不变的追求。汀洲即水中小岛,不必消融,意味着自然之美无需人工雕饰即可显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原始自然的向往和尊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文学观点的基本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求考生对某一篇诗文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步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或者“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①明确试题的要求,②把握作品的内容,③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④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及艺术效果。
注释:格幽思远指的是深奥而幽微,迥离群指的是远离人群。太息桓灵枢密瞋表示对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专权和宫廷斗争的不满。百首宫词娇妩媚表示宫中的诗篇都充满了娇媚和妩媚,毫端现出美人身表示这些诗篇都是出自女子之手。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腐败的不满。他以“太息桓灵枢密瞋”四句,讽刺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的黑暗局面;以“百首宫词娇妩媚”六句
注释:我拥有一副玲珑剔透的骨骼,内心充满锦绣般的才华。口中吐出的话语仿佛五色云光般绚丽多彩。 我应该享受百宝流苏帐,金鼎常熏海外香。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颖川创作的《读唐诗成绝句四首》中的一首。诗中描述了诗人的玉骨玲珑、锦绣肠、齿牙吐出五云光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