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注释: 澄湖:清澈的湖泊,这里指的是洞庭湖。秋老:(湖)秋天已经老去。荻花洲:长满荻花的沙洲。舣(yǐ):停船。秦邮:即秦淮河,古代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区。拖蜡屐(ɡé):拖着木屐。蜡屐是古代的一种鞋,用蜡涂在布底上做成的。玩珠楼:指楼上陈列着各种珠宝的阁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高气爽、湖光山色的背景下,独自乘舟垂钓的景象。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此句诗的注释要包括关键词的解释、诗人的情感以及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晚晴》。 【答案】 译文: 灵鹊(传说中会报喜的神鸟)呼晴,对着草堂欢叫; 半帘树影下残阳,斜阳映照在半开的帘子上。 湿云缓缓地渡过前溪而去,让轩窗透进雨气而变得凉快。 赏析
海棠蛱蝶 露重清秋夜乍凉,古墙阴下点红妆。 怀人欲托相思梦,梦里依然是断肠。 注释: 1. 露重清秋夜乍凉:秋天的晚上,露水很重,天气突然变凉。 2. 古墙阴下点红妆:在古老的墙壁下,点点红色如同妆扮。 3. 怀人欲托相思梦:想要通过梦境来表达对人的思念。 4. 梦里依然是断肠:即使梦境中一切都好,但醒来时还是会感到悲伤和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露重、夜凉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涟漪曲曲绕柴门 - 涟漪: 水面上的波纹。 - 曲曲: 弯弯曲曲的样子。 - 绕柴门: 环绕在柴门周围,形容溪流环绕家门的情景。 2. 曳屐携筇验涨痕 - 曳屐: 拖着木屐,是一种古代的行走方式。 - 携筇: 拿着筇杖,筇为一种竹制的手杖。 - 验涨痕: 观察水位上涨的痕迹或痕迹。 3. 数点桃花落何处 - 数点: 少量的、点缀的意思。 - 桃花: 春天常见的花卉
晚晴 趁着落日西沉,卷起窗户,净涤陶泓拓硬黄。 漠漠凉云飞不起,尚拖细雨润书床。 注释:趁:趁着;将:把。卷:收起。陶泓:砚台名,指砚水。拓:拓印。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晚晴时分,作者在书房里读书的情景。全诗意境清幽,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寻春携侣问烟霞,蜡屐冲泥鸟道斜。 寻春天气暖和时,携友相伴访名山, 踏着石子路,踩在泥泞中, 山路弯弯曲曲,鸟儿在枝头啼鸣, 寻找春天的气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笑指溪边深竹里,东风已绽一枝花。 指着溪边的竹林深处,春风已经吹开一簇簇花朵。 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竹子在风中摇曳生姿, 花朵在春风中绽放,生机勃勃,美丽动人。 译文: 寻找春天,携友同行,询问那烟霞弥漫的山间;
注释:家园处处都有美好的花朵,归家时就应该回家。即使江南的风和日丽,也不要在花担上飞过桥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蝴蝶飞舞的景象。首句“家园处处好芳菲”,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合是归时便得归”进一步强调了作者想要回到家园的想法。第三句“纵使江南风日暖”则描绘了江南春天温暖宜人的景象。尾句“莫随花担过桥飞”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提醒人们不要被美景所迷惑,而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注释”入手,分析诗句的意境、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最后进行赏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晓全文大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解释词语的含义,再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即可。 “忆别何期十九年,愁肠几度梦魂牵。”这两句是说
注释:画中山峰层层叠叠,翠绿欲滴,仿佛要靠着晴空而立。江面倒影清澈明亮,如同碧玉制成的明镜。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世俗的得失,只有满船的明月和一竿清风相伴。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画面上,万座山峰耸立,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聚集在一起,翠绿色的山峦仿佛要依靠着晴朗的天空。江面上,倒映的清江碧水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将天空、山峦、水面完美地融为一体
注释:山峰陡峭,小路幽深的古亭位于山中,我与隐士心意相通。 无人能与我共享这份雅致,空山中的泉水和石都是我的知音。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首联“峰危径僻古亭深,自与幽人契素心”是说山峰险峻,道路偏僻,古亭坐落在山中,自己与隐士心意相通。颔联“绝调凭谁同一赏,空山泉石是知音”是说没有人能够和自己共同品味这美妙的曲子,只有山中的泉水和石头才能理解我的心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