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 歌风台,即高台观,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此诗首联“大风不独忆淮阴”点出题旨,诗人以大风起兴,既写眼前之景,也暗寓了对韩信的追念
莲塘闻在碧江头,载酒寻诗约共游。 【注释】莲塘:荷花池。碧江:指长江。木兰舟:古代一种大船。这里指木兰舟上的女子。 今见花开人不见,何时重上木兰舟。 【注释】今见花开:如今看见花开了。人不见:指李绮琴不在身边。时:什么时候。重上:再乘船。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怀念友人李绮琴的词作。词中的“莲塘”、“碧江”、"木兰舟"都是诗人的常用意象。"荷塘月色"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美景
【注释】 ①燕子矶:在镇江北岸。②凄其:凄清的样子。③棹:船桨。④倚:靠着。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镇江游览时所作。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诗意境高远,笔调沉郁,风格苍凉悲壮。 首联“夜色凄其水气寒,怒潮风急拍天宽”,写天气的寒冷和江水的激荡。“夜色凄”三字点出夜幕降临时分,而“水气寒”则点染了江上秋夜特有的气氛,给人以冷瑟之感。“怒潮”二字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给人以震撼之感
【注释】 菊花:一种草本植物,秋季开花,有黄色、白色等各种颜色。 徘徊:犹豫不决。 手取灵根:用手把菊花的根部挖出。 绕砌栽:在墙边或阶前栽培。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汉族传统节日。 连朝风雨不曾开:连续几日都在下雨,菊花一直没有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作者通过描写菊花的生长过程和环境条件,赞美了它的不畏严寒、顽强生存的精神。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寓意隽永深远
【注释】 姜女庙:在今江苏省泰县。姜女,相传是秦穆公的女儿,因丈夫死于长城下,哭倒了长城而死。 长廊:指姜女庙内的石廊。 锁寂寥:形容石廊幽静。 冻云野树:即“野树冻云”。 我来遗迹谁堪问:谁来询问我来到这个遗迹(姜女庙)的感想呢? 门外寒波落晚潮:站在门外,看到傍晚时分江上泛起的波浪。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开头两句写姜女庙的景物环境。“长廊”二字,既点出了姜女庙的建筑特色
【解析】 1.芙蓉:一种植物,花初开时呈白色,后渐变成深红色。 2.沼上栽:在池塘的边上种植。 3.粉红霜洗:像涂了一层粉红的霜。 4.无埃:没有灰尘。埃,指尘土。 5.画桨:用竹条编成的画着彩饰的船桨。 6.几度:多次。 7.赏析:此诗写诗人对当年在池塘边种芙蓉的情景的记忆。首句回忆当时在池塘边种植芙蓉的情景;次句写芙蓉经霜而更显得艳丽,没有一丝尘埃。第三四两句是说
《扬州》 自古以来,扬州明月多。我来风雨锁嫦娥。 桥边阁子谁家笛,短调偏吹折柳歌。 注释 - 自古扬州明月多:自古以来,扬州的月色总是那么明亮。 - 我来风雨锁嫦娥:我来到这里,仿佛被风雨困住,无法自由。 - 桥边阁子谁家笛:在桥边的阁楼里,是谁家的笛声在悠扬? - 短调偏吹折柳歌:短调歌曲中,常常伴随着柳树的摇曳和歌声。 译文 自古以来,扬州的明月总是那么明亮,而如今我来到此地
夜泊扬州 洋子江潮向夕平,画樯粉黛竞春行。 何人廿四桥头立,折取琼花贮玉瓶。 注释: 洋子江:指扬州的洋子河。 向夕平:向夕阳望去,水波平静。 画樯:形容船只装饰得如画一般。 粉黛:女子化妆用的脂粉与青黑颜料。 竞春行:争春而行。 廿四桥:扬州二十四桥,又称红药桥、小南门桥,为扬州名胜之一。 折取琼花贮玉瓶:折下美丽的花朵装入玉瓶,比喻珍藏美好时光。 赏析:
诗句如下: 竟将督亢入秦庭, 太子宁知事不成。 丽室已随流水去, 孤亭犹有暮烟横。 接下来为您赏析这首诗: - 注释: 1. 竞将督亢入秦庭:意思是将督亢的土地强行纳入秦国的领地。 2. 太子宁知事不成:太子怎么能知道事情无法成功呢? 3. 丽室已随流水去:美丽的建筑已经随着水流消逝。 4. 孤亭犹有暮烟横:孤独的亭子依然笼罩着傍晚的烟雾。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历史的事件
病中 闻说官梅破冻苔,风𢅏隔断暗香来。 一庭明月横花影,蠡卖窗寒不敢开。 注释: - 闻说:听说。 - 官梅:指宫廷中的梅花。 - 破冻苔:梅花的花瓣已经从冰冻的泥土中绽放出来。 - 风𢅏:指梅花被风吹动的声音。 - 暗香:梅花散发的幽香,虽看不见,但能闻到。 - 一庭:指的是一间屋子或者院子。 - 明月:明亮的月光。 - 横花影:月光照射在梅花上,花朵的影子斜着投射在地上。 - 蠡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