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扬州明月多,我来风雨锁嫦娥。
桥边阁子谁家笛,短调偏吹折柳歌。
《扬州》
自古以来,扬州明月多。我来风雨锁嫦娥。
桥边阁子谁家笛,短调偏吹折柳歌。
注释
- 自古扬州明月多:自古以来,扬州的月色总是那么明亮。
- 我来风雨锁嫦娥:我来到这里,仿佛被风雨困住,无法自由。
- 桥边阁子谁家笛:在桥边的阁楼里,是谁家的笛声在悠扬?
- 短调偏吹折柳歌:短调歌曲中,常常伴随着柳树的摇曳和歌声。
译文
自古以来,扬州的明月总是那么明亮,而如今我来到此地,却仿佛被风雨困住,无法自由。桥边阁楼里传来的笛声,让人思绪万千。那短调歌曲中,常常伴随着柳树的摇曳和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扬州独特情感的体验。首句“自古扬州明月多”,不仅表达了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也暗示了月光下的扬州有着独特的魅力。然而,“我来风雨锁嫦娥”则表达了诗人在扬州遇到困难,仿佛被风雨困住的无奈和辛酸。这里的“嫦娥”既指代诗人自己,也暗喻那些无法逃脱困境的人们。
“桥边阁子谁家笛,短调偏吹折柳歌”两句通过描绘扬州的桥边阁楼、笛声和短调歌曲,展现了扬州的文化风情和历史氛围。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画面,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扬州的魅力。
“短调偏吹折柳歌”一句,可能是借用了扬州的某种习俗或传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折柳歌”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歌曲形式,而“短调偏吹”则可能意味着这种歌曲风格在扬州特别受欢迎或者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句可能是诗人对扬州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
《扬州》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描绘扬州美景与文化风情的诗歌。它不仅是对扬州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