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诗句释义 君不见高山大渊置姓氏,古人好名乃如是。又不见载笔纪传成史书,恐名不彰以没世。 自晋唐宋递元明,或著诗篇或琐志。古人结习不可除,今者后人宁有异。 余亦吟诗千馀篇,共成五万二千字。吾闻太上立德次立功,垂之空言嗟罔济。 况乃风云月露词,虽工仅号雕虫技。抑闻诗以道性情,或云古者诗言志。 葩经三百十一篇,大抵发愤所为制。最是劳人思妇辞,等闲谣谚偏姿致。 当时出语岂求工,天籁之鸣不可企
【注释】 1. 感吟:有感而作的诗歌。 2. 未得:没有获得。 3. 竟寻丘壑: 竟:竟然;丘壑,指山水、山林。 4. 尚能:尚:还;能:能够。 5. 小有林塘: 小:微薄;林塘:指园林亭台。 6. 半生: 指大半生。 7. 居然两鬓如霜: 居然:竟然;两鬓,指两鬓头发;如霜,形容白得像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抒发悲慨的作品。诗人以“感吟”为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答太山人徐敬业》。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金泗樵以多篇见示答以长歌 好风一苇渡洋子,叩舷六代悲兴亡。北涉黄河望沧海,天地乃尔多包藏。 东登泰岱观日月,六合极目空微茫。乃入都会见钜丽,始知陆海真洪荒。 陆离熣灿杂五色,迷人欲使双睛盲。开拓心胸竟何似,徒令跋涉劳梯航。 嗒焉归来驻蓬荜,一邱一壑聊徜徉。闭门寡侣愈孤陋,骚坛无事争雄强。 今岁与君建旗鼓,彼此破斧或缺斨
【注释】: 自来自去:指月亮从东方升起,又在西方落下。 纸帐:指竹席、苇席等编成的床铺。 时有幽禽夜啼:不时有鸟儿在夜里悲鸣。 【赏析】: 《斋中夜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作于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春。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作者在书房中夜坐时的情景。诗人用“明月”“清风”作为时间与空间的标志,以“自来自去”的明月和可东可西的清风,勾画出一个静谧而空灵的境界。诗人通过“忽闻”一词的巧妙运用
【注释】 斋中夜坐:在书房里坐着。 译文: 书房里的帘子前,花的影子和树影子映在窗台上,窗外天光水光交辉。 我正喜欢小炉里的茶煮好了,忽然听到隔墙那边传来了酒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作者独自在书房中品茶、赏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书房中的帘子前,花的影子和树的影子映在窗台上,窗外天光水光交辉。诗人正喜欢小炉里的茶煮好了,忽然听到隔墙那边传来了酒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八句,分为四段。第一段描述山高路远、云峦缥缈、浪游汗漫的艰难和舟车的烦扰,以及心旌摇动的心情。第二段描绘了群山的险峻、怪木的蒙密和夜晚山林中的各种动物。第三段描述了江湖的浩渺和风浪的汹涌。最后一段表达了游子到此意气尽、欲不行空悲骚的情感。 注释: 行路谣:指旅途中的诗歌或歌曲。山重重,水迢迢:形容山路险峻,水道漫长。 云峦缥缈:指云朵和山峰在远处模糊不清。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首联“秋夜既寝醒见窗月大佳起玩成咏”,写诗人在秋夜里醒来,看到窗户外的月亮,觉得它非常好看,于是起身欣赏并写成了诗。颔联“梦回虚白生,华月满窗纸”,写诗人梦中回到了秋天,看到明亮的月亮挂在窗纸上。颈联“树影落参差,错认一庭水”,写诗人看见院子里的树木的影子,因为光线的原因而变得参差不齐,诗人以为是庭院中的小池塘。尾联“凉风袭襟裾
【注释】 漫成:随意写成。永昼:漫长的白昼。闭关:闭门谢客,不问外事。小轩插架:书斋内书架横竖相间,显得宽敞。有:通“又”,表示并列。北牖:北方的窗户(或窗子)。清凉乃尔:这样清静、凉爽。羲皇世界:传说中上古帝王尧的乐官夔在一次吹奏时,天帝授给他一面玉磬和一把尺子,他按这面玉磬上的音调来量度天地的大小,结果发现,宇宙之广袤无比,简直无法计量,于是他感叹:“大哉!尧之为君也!所作所为,真是伟大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和准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高楼有美人,容华明月光”意思是:月光照临高楼之上,有如美女的容华。这两句写景,通过写景来烘托美人的形象。“丹黄无所施,缟素为衣裳。空帷独自悲,徘徊下高堂。”意思是:红粉涂抹无处施展,只有白色素纱作衣裳;空帷独处,我独自悲伤
周爽亭的印谱 南风吹来,墨云翻滚,急雨飞檐溜流。 何以破岑寂?徘徊对圭窦,欣赏其风采。 铁峰遗小册,云是爽亭授,知其技艺精湛。 丹泥印文字,淹雅亦朴茂,彰显其文化底蕴。 古篆列鼎彝,居然秦汉旧,传承了古代文化。 大者或如栗,小者或如豆,大小有致,各有特色。 从容游刃馀,翔翥如灵鹫,展示了其高超技艺。 奇崛作古拙,怒蹲如猛兽,展现了其独特的风格。 爽亭本快士,岂屑俗儒陋,表达了他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