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有美人,容华明月光。
丹黄无所施,缟素为衣裳。
空帷独自悲,徘徊下高堂。
愿得一心人,相共成七襄。
殷勤结女伴,朝夕相颉颃。
学为好笑颦,亦为时世妆。
无如非本真,徒劳回寸肠。
敛手谢流辈,愿言归洞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和准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高楼有美人,容华明月光”意思是:月光照临高楼之上,有如美女的容华。这两句写景,通过写景来烘托美人的形象。“丹黄无所施,缟素为衣裳。空帷独自悲,徘徊下高堂。”意思是:红粉涂抹无处施展,只有白色素纱作衣裳;空帷独处,我独自悲伤,徘徊着走下高楼。这四句写美人独居空楼的情景。“愿得一心人,相共成七襄。”意思是:但愿能找到一个知音,和他一起过上七襄的生活。这两句写对知音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殷勤结女伴,朝夕相颉颃。”意思是:殷勤地交结女伴,朝夕相伴。“学为好笑颦,亦为时世妆。”意思是:学习模仿别人的笑容和皱眉,也是为了迎合世俗的打扮。“无如非本真,徒劳回寸肠。”意思是:然而却无法改变本质,徒然牵动了那寸寸芳心,徒劳无益。“敛手谢流辈,愿言归洞房。”意思是:双手合十感谢那些同辈的人,只愿回到洞房里。这两句是诗人对知音的感概,表现了诗人对知音的珍惜之情。

赏析:

此为乐府旧题《双明珠》,属于古体诗。这是一首以美人自比的咏怀诗,抒写了主人公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之下,不能自由地追求爱情的痛苦与苦恼。

第一句,起笔突兀,直写美人之美,其特点是:既写出了美人的美丽,又点明了美人所处的环境。这种写法,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三句,进一步描写美人的美貌。这里,作者把美人比作“明月”,因为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所以美人也具有清丽脱俗的特点。但是,明月毕竟只是天上之物,并不能长久存在。所以,美人只能独守空闺,寂寞难熬。

第四五句,紧承前文而来,从美人的内心活动着笔。“空帷独自悲”,说明美人独守空闺的原因,是因为她无人可依。“徘徊下高堂”,则进一步描绘了美人孤独愁闷的心情。最后一句,是美人发出的感叹。她希望自己能有个知音,与自己共同生活。然而,知音难求,她的愿望落空了。

第六七八句,进一步描写美人的处境。她希望找到知音,但知音终究没有找到。于是,她只好终日以笑容和皱眉来取悦于人世。“笑颦”二字,既是美人处境的真实反映,又是诗人对美人处境的同情和惋惜。

第九十句,进一步揭示诗人的感情。虽然美人终日以笑容和皱眉来取悦于人世,但美人毕竟不是凡人,她不能违背自然本性去勉强自己。因此,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如非本真,徒劳回寸肠”。这两句既是对知音的感概,又是对美人处境的感叹。它既揭示了美人处境的艰难和痛苦,又反映了诗人对于知音和美人处境的同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发出感慨而归结到主题上来的。在这里,诗人以归结之笔,将前文所叙的内容收拢起来,并由此引出了主题。

全诗以美人自喻,抒写了主人公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之下,不能自由地追求爱情的痛苦与苦恼。诗人在写作中采用了白描手法,语言朴素平易、明白如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