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熊湘
一剪梅 · 前词既成,复填此解举杯莫道便消愁。酒涌心头。愁上眉头。人生能得几良俦。漫自悲秋。快把杯浮。 雪夜联吟记去秋。前度苏州。今度潭州。倚天还看小吴钩。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注释】 ①莫:不要、别;②消愁:排遣忧愁。③良俦:好的朋友。④漫自:随意。⑤去秋:今年秋天,即去年秋天。⑥今度:今年秋天。⑦倚天:指宝剑。⑧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刀。⑨修:磨利。⑩同仇:共同仇恨。 【赏析】
浮。十里平湖漾碧流。 呼鸳侣,同上木兰舟。 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 诗句解读: "浮":诗人以“浮”字开头,描绘了一幅平静的湖景,暗示着一种宁静与和谐。 "十里平湖漾碧流":描述湖面宽阔如带,水面波光粼粼,映衬出湖面的平静和广阔。 "呼鸳侣,同上木兰舟":这里使用了“呼鸳侣”,可能象征着一对情侣或友人,一同乘舟而行,增添了诗的动感与情感色彩。 - 译文:
【注释】: 卷里西湖梦:指梦中的西湖。西湖在宋代诗人苏轼笔下,景色秀丽,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梦见之:指梦中见到美丽的西湖。 凭君画:请你给我画出美丽的西湖。 浓淡总相宜:无论画得浓一些,淡一些,都是很合适的。 【赏析】: 这首词写诗人梦中游赏西湖。词人用“梦”字起笔,把读者引入梦境。“卷里西湖梦”,点出梦境中的西湖,以“梦里”两字,更见梦境之虚幻缥缈,为下文一笔宕开。“凭君画”
【注释】 ①自妙高峰:从妙高峰。 ②望麓山卓林墓:在今湖南长沙西南麓山下。 ③吟楚些:指屈原的《离骚》,楚辞中以香草美人喻君德之盛衰。 ④招魂:招屈原的灵魂,使归葬。 ⑤埋血只今应化碧:指屈原沉江后,其血随水化为碧色。 ⑥怀人:怀念屈原。 ⑦荒草上孤坟:《文选》注:“湘水南有故墓,相传为屈原所葬。” 【赏析】 此诗首句即用“望”字,点明诗人的游踪。次句写诗人在湘江畔遥望麓山、卓林之墓
【注释】 春来不到高楼上:春天来了,我却没有登上高楼。 伤春人倚高楼望:伤春的人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 春若肯相偎:如果能够相互依偎。 高楼尽日开:在高楼上整天开放。 春来无意绪:春天来了,心情没有兴趣。 春去增迟暮:春天离去,增加了人生的迟暮之年。 等是不逢春:等待却无法遇见春天。 逢春更恼人:遇见春天更加让人烦闷。 译文: 春天到来时,我没有登上高楼,而是站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 春天来了
【解析】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下片写登高望远时所生之情。“扫花游”即《扫花游慢》,是一首写春日景色的词作。全篇描写了一幅春日里百花竞放、柳絮飘飘的图景,并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上阕前四句,写登高望远所见景物:晚秋时节,天气转凉,鸳鸯湖面水气蒸腾,寒风劲吹,白鹭洲上的芦荡中,秋风阵阵吹来。这里以景衬人,烘托出作者此时心境的凄苦和悲凉。 过片两句
【注释】 1. 十六字令:词的一种体裁形式,字数限制较严格,一般规定为五言或七言。 2. 孤山:地名,在杭州西面。 3. 偎郎语:靠在爱人身边轻声细语。 4. 香雪:指梅花。 5. 谁开:为何要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诗人在孤山上欣赏着盛开的梅花,心中满怀喜悦之情,于是低声细语地对爱人倾诉衷肠。他赞美梅花的香气和洁白,希望爱人能够与他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注释】 百岁:一百岁。等闲:轻易,不费力。蹉跎(cuō tuó):耽误,虚度。乌兔:古代计时用具,即日晷和钟摆。羲和: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神。 【赏析】 《水调歌头·小除夕僧寺写忧》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在公元1184年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以“吾”开头,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感慨,并勉励自己应抓住有限的时光。下片则通过僧人戒律、饮酒无度等内容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全词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解析】 感叹。“清游”:指游览名胜,泛指游玩。“燕市悲歌人已远”:燕市,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悲歌之人,指杜甫;人已远,即杜甫已经去世;“斜阳”是夕阳的意思,“西”是方位词,表示方位,“坠”是动词,意为落下去;“水东流”:水向东流,表示时间。2.“此意竟悠悠”:此意,指上句的“清游”之志或心情;悠悠,形容情思缠绵不断。3.注释中的关键词解释正确即可。4.译文:梦醒后,闲来无事
【注释】 不道秋来人正苦:想不到秋天来到,人们却正感痛苦。不道——想不到。西风——秋风。搅得愁如絮:搅得愁绪像纷飞的柳絮一样。寒蟀数声啼不住:蟋蟀叫声几回叫个不停,但始终没有停止。更添几阵梧桐雨:又降了几阵梧桐叶上的秋雨。心事只今谁与诉:现在有谁可以诉说自己的心事呢?谁与——谁可与。思量(sī xiǎng)——考虑。没个安排处:没有一个合适的去处。爇(ruò)水沉香一炷:燃上一根水沉香。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