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
诗句原文: 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 柱下杲卿曾断骨,裤中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翻译建议: - 款军樵门日再晡:形容军队驻扎在樵门的傍晚时分。 - 空弮犹自把戈鈇:即使手中的武器被夺走,依然紧握兵器。 - 身垂虎口方安坐:虽然身处危险之中,却能平静地坐着。 - 命若鸿毛竟败呼:生命如同微不足道的鸿毛一样,最终失败。 -
【注释】 1. 挽老苏先生:这是一首挽词。老苏,就是苏轼。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2. 立言高往古:指苏轼的诗文立意高远,可与古代圣贤比肩。 3. 抱道郁当时:指的是苏轼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在政治舞台上有卓越的表现。 4. 铅椠方终业:铅椠,是指写文章的工具,这里指写作。终业,完成学业。 5. 风灯忽遘悲:风灯,是指在风雨中点燃的灯火,这里比喻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宿甘露寺僧舍》。下面逐句释义: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注释】: 1. “云气”比喻诗人入梦时的想象或幻觉。2. “千峰”指梦中所见的山峰,形容山势连绵起伏。3. “床下”比喻诗人睡觉的地方。4. “松声”比喻诗人在梦中听到的松林之声。5. “万壑”指连绵不断的峡谷。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卷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山阴地胜冠江吴,今得贤侯自禁途。 侍从暂虚青琐闼,藩宣新剖玉麟符。 移时前席辞旒扆,不日重城歌裤襦。 想到蓬莱游未遍,已应归步在云衢
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 柱下杲卿曾断骨,裤中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仲。 曾会子。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知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 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出知郑州,有能声。 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 六年,拜同平章事。 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 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 熙宁三年,罢相。 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 卒谥宣靖。 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生卒年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仲。 曾会子。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知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 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出知郑州,有能声。 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 六年,拜同平章事。 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 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 熙宁三年,罢相。 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 卒谥宣靖。 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