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注释】: 朔风:即北风。朔,北方。 行尽千山复万山:意思是说走了不知多少座山,翻过了无数道岭。 旅思乡愁两无奈:旅,远行。思,思念。愁,忧愁。 不须诗债更相关:诗债,指写诗时欠下的债。债,借债的意思。更相关,更紧密相连。 赏析: 这首诗以“和子育韵”为题,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为第一联,后两句为第二联,最后一句为第三联,结构完整,押韵严谨。诗的意境雄浑开阔,气势磅礴
诗句解释: 1. 月外征鸿自北飞,溪边流水亦东归。 - “月外”可能是指月光之外的天空,也可能暗含着对远方的思念。 - “征鸿”指的是远行的雁群,常用来象征游子的离别和思乡之情。 - “自北飞”说明雁群是从北方飞来的,可能暗示着伯兄的家乡或者与伯兄有关的情境。 - “溪边”表明了场景是在溪流旁边的自然环境中。 - “流水亦东归”表示溪边的水流也朝向东方而去
注释:寒食节那天,李卿、仲求宴请芝山刘丞、子先,以诗相赠。坐客皆和。 急雨不闻枝上莺,春风祇度管弦声。 花梢日拥千兵出,柳叶低遮五马行。 赏析:寒食节这天,李卿、仲求在芝山设宴款待刘丞、子先,并赠诗相赠。宴会中,坐客都和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七个字,共二十个字。 “急雨不闻枝上莺,春风祇度管弦声。”第一句写环境,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的画卷,而莺鸟却不知飞去何处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都包含一个关键词,并附带了注释。 - "天上归鸿林外莺"中的"归鸿"和"林外莺"都是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关键词,分别代表了飞鸟和小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去留各自有离声"中的"离声"则是一个形象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比喻来描述鸟儿的离去,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情绪。 - "须知野竹山花拙"中的"拙"字在这里表示朴素、不华美的意思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谁学枝头百啭莺,故临风作断肠声。 欲迟游骑从容住,还惜征车取次行。 注释: 1、谁学枝头百啭莺:是谁学着黄莺在枝头上叫个不停?百啭莺,指黄莺的鸣叫声。 2、故临风作断肠声:故意迎着春风发出悲切的声音。故,故意;临风,迎着春风。 3、欲迟游骑从容住:想让游兵骑马停下来。 4、还惜征车取次行:还担心征车随意地行驶。取次行,随意行驶。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内容,把握其情感主旨。“朝廷今日重农耕”意思是说现在朝廷非常重视农耕;“劝募招怀有度程”意思是朝廷要劝募农民,招揽他们到西北来耕种。“四海田畴须垦辟”意思是说全国的农田必须开拓开垦;“万箱菽粟看流行”意思是说一亿石粮食将会流遍四方。这首诗是作者为劝募赴西北边塞屯田的军民所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百姓辛勤耕作、丰裕生活的期盼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汴上呈祖道 扁舟暮宿水声中,梦入沧浪狎钓翁。 柳叶系船留夜月,芦花吹笛倚秋风。 【注释】 扁舟:小舟。 沧浪:指江湖。 狎钓翁:亲近、结交钓鱼的老人。 【赏析】 此诗是送别祖道时所作。祖道,名不详。诗人用“扁舟”、“水声”、“沧州”等意象,营造一个宁静而幽美的环境,表达对祖道的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 马头:指马鞍的前端。插羽翰:指扬帆远航。苦春寒:形容春寒逼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旅途之中,由马头望见对岸青山,想到家乡的亲人,不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中以"归心插羽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渴望回归的心情,以及扬帆远航的决心。"暮雨晚晴风转急"四句,描写了风雨变幻,天气转寒的旅途景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寒的无奈和辛酸
风雨正开棠棣枝,尘埃复隔老莱衣。 南北分人心欲碎,不堪频望白云飞。 注释: 次文渊兄韵:追随文渊兄的诗韵。次文渊兄:指文渊兄的诗。 风雨正开棠棣枝,尘埃复隔老莱衣。 释义:风雨正好时,正是春天,棠棣枝(棠梨树的枝叶)开始生长;然而,尘土却将老莱子的衣服覆盖了,老莱子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常常穿这种衣服。 南北分人心欲碎,不堪频望白云飞。 释义:南北方的人由于战乱而分隔两地,他们的心情如同被打碎一般
晚风 【注释】: 晚风:傍晚的风。 天涯:天边。 一夜光寒独自知:一夜的月光寒冷,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始信花开俱有意:开始才知道,花儿开放都是有意的。 可言云淡独无思:可以说天空很淡,我却没有思念的情绪。 译文: 晚风吹过,月儿爬上了天的尽头。一夜的月光寒冷,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开始才知道,花儿开放都是有意的。可以说天空很淡,我却没有思念的情绪。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兼抒情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