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暂辍居留从洛邑,坐棠亦恐不多时。 皇储新策闻求辅,位冠春宫更是谁。 注释与赏析: 1. 暂时离开并居留洛阳:这句表达了诗人暂时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前往洛阳的情境。 2. 担心在洛阳停留的时间不长:这里的“多时”可能指的是时间,表示诗人对自己在洛阳停留时间的担忧。 3. 听闻皇储的新策略寻求辅佐:这句描述了皇储的新策略以及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反应。 4. 位居高位,无人能及
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诗的首句:林间踏去宜沽酒,石上收来好煮茶。 - 词语解析:这句中的“宜”意味着适宜,表示在林间行走非常合适。而“沽酒”是指买酒喝,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翻译与寓意:诗人通过描绘在林间漫步的场景,表达了自己享受自然、寻找宁静的心情。这里的“宜”和“沽酒”都是强调与自然和谐相融,追求内心的平静。 - 赏析:诗人通过简单的日常行为
诗句释义 1 “日照孤云作彩霞”:描述的是太阳照耀下,孤云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彩霞。这个形象描绘了天空的美丽和变化,同时也象征着寿师的前程如同绚丽多彩的彩霞一样,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2. “帝乡风送去天涯”:帝乡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家乡或者仙境,而风则代表着自然的力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就像随风而去,不受拘束,追求心灵的自由。 3. “野人遥望归何处”
诗句: 荆渚北堂宁圣善,棠阴东阁别严君。 译文: 在荆州的北堂,安宁祥和,如同圣人一般;在东边的楼阁中,我们与您告别。 注释: 荆渚:荆州和渚,地名。北堂:古代建筑中的正厅。宁圣善:安宁祥和。棠阴:树木的阴凉之处,此处可能指园林或庭院。东阁:建筑的东侧房间,可能用于接待客人。别严君:与您分别。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场景的感慨和不舍。首句描绘了荆州北堂的宁静与祥和
注释:七十多岁的王太尉仍然挥舞着旌旗和幢子,在大同府为官。他虽然苦吟了很长时间,但仍然觉得自己的诗才不足,还需要更加努力。他希望借阅邻州的藏书来丰富自己的诗才。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王太尉的才华。首句写其年事虽高而志气不衰,仍能挥动旗帜指挥大军;二句说他虽已到山居生活,仍苦于吟诗作赋,意犹未足,可见其诗才之高;三句说他腹中虽然已经读了很多书,但还是嫌少,可见他的求知欲望是多么强烈
【注释】 和薛察院同龙门知县刘大著洎数公禹庙留题:和,写诗赠答。薛察院,名不详。龙门知县,即今河南巩县。禹庙,指河神祠。刘大著,名不详。洎,及。 七人:指诗人与刘大著等七人。 【赏析】 此是七律中的五言绝句。 全诗四句。前两句为第一层,后三句为第二层。 首句点出了“留题”的目的,说明这是一次集体的留题活动,不是个人行为。接着,诗人描绘了这一活动的经过:他们七人来到河边禹庙,站在庙下仰望
注释: 书黄池谷王山长屋壁:在王山长的家中的墙上题诗。书:书写。黄池:即黄州,北宋州治。苏轼曾谪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谷:山谷,地名。王山长:王安国(1024—1086),字平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苏轼好友。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常到王安国家中作客。苏轼有《和子由渑池怀旧》一首,其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句,即是写给王安国的。屋壁:房屋墙壁。 仲先:指苏轼的友人王安国
注释:在瘦马上吟诗,爱于马的体态,就像孟浩然一样。雅称自将图画看,比喻自己如同画家一样,把眼前的一切画下来。况君小笔胜王维,你的小笔胜过王维的大笔。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赞美孟浩然的诗才和绘画才能,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注释】 损之:指白居易。陈越学士:指作者的朋友陈鸿。茅屋梦:指作者梦见自己住在简陋的茅屋中,而梦中与友人相逢。皇都:长安。 白话译文: 自从你我分别已经好几年了,万种相思却一事无成,只有近来我住在草屋之中梦见你在繁华的京城里,时常来到我的身边。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损之不见数年余”,是说白居易和陈鸿分别已多年,久别的思念之情,自然油然而生。次句“万种相思一事无”
注释:独自饮酒吟诗,无人与我共同分享这份快乐。天空是知己,明月是朋友。我在水边醉酒而卧,没有人看见。我的座位上有烟雾弥漫的草地,枕头上还有手臂。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独自饮酒吟诗的诗篇。诗人在月光下饮酒赋诗,与天空、月亮为友,表达了他孤独而又自由自在的心情。他在水边醉酒而卧,无人看见,表现出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他的座位上有烟雾弥漫的草地,枕头上还有手臂,描绘出他生活的简朴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