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芳
诗句释义 1 北辙初回又指南 - “北辙”可能是指北方的路途,而“南指”则意味着向南行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从北向南移动的情况,同时表达了他对南方的渴望或向往。 2. 迢迢原隰未停骖 - “迢迢”形容遥远,这里指的是旅途的漫长和艰辛。“原隰”可能指的是平原和低地,而“停骖”即让马休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的辛劳与坚持。 3. 看山几遍还遵海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首诗中“仙山缥缈闇斜曛”,意思是:那仙山高耸入云,在昏暗的斜阳下显得飘渺难辨。“石上棋枰旧印纹”,意思是:棋盘石头上的印迹历历可见,那是当年对弈的痕迹。“沙马矶头人罕到”,意思是:沙马矶头很少有人到过,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个仙洞。“烂柯樵子话烟云”,意思是:那些砍柴的人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木冈东峙晓云凝,咫尺阪陀未即登。 - “木冈”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东峙”描述的是早晨时分,东方的山峰耸立。这里的“晓云凝”描绘出清晨薄雾环绕的山景。 - “咫尺”意味着非常近,几乎触手可及。而“阪陀”则可能指的是山路。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渴望接近但又未能立刻达到的复杂情感。 2. 指点万山分脉处,一峰独秀镇平陵。 - 在描述中,“指点”表示指出或辨识
这首诗是台湾的纪巡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二林迤逦接三林,淡水溁洄咸水深。 译文:第二、第三林地连绵不断,淡水河弯弯曲曲流经咸水。 注释:二林指的是淡水地区的两个主要村落,三林可能是指周边的其他村落。迤逦表示曲折延伸,接则表示相连。淡水溁洄是淡水河的一个地名,咸水深则形容河流的深度。 2. 极目沧波浮海市,一拳真欲笑蹄涔。
【注释】 晓霞散彩:早晨的云霞五彩缤纷地铺满山崖。阴厓:山崖。海曲:海滨地区,泛指沿海地区。逐岸排:沿着海边排列。几湾帆几幅:几只船帆上画着几幅图案。顿教:顿时让人。风景忆江淮:使人想起江淮地区的景色。江淮是古代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里泛指江南。 【赏析】 此诗首句“晓霞散彩覆阴厓”以色彩描写来写日出景象。次句“海曲人家逐岸排”,则从动态描写来写沿海人家在晨曦中迎接新的生活。三
【注释】 倦来:形容身体极度疲乏。高枕:指安睡在树顶上的巢中。藤蔓连牵:指树枝交错缠绕,像藤蔓一样。栩栩(xǔ)梦回:形容梦中仿佛真的回到了过去。非是蝶:不是蝴蝶。蟏蛸(xiāo shá):一种蜘蛛。 【赏析】 《台湾纪巡诗》,作者为明末清初人,其作品多有感于国运之衰微而作。此诗以咏物寄寓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首联“倦来高枕树为巢,藤蔓连牵枝格交。”意思是说
【注释】台湾纪巡诗:指诗人在台州府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不贪钱财。抄阴尺布:指抄写经文时所用的布,比喻微薄的俸禄。不堪缝:形容俸禄微薄得连缝补衣物都不够。无褐无衣:意为没有衣服穿,形容生活困苦。可耐风:意为能够忍受寒冷。北地乍寒:指北方气候突然变冷。偷射猎:暗中进行打猎。人人尽是鹿皮翁:意思是人人都像鹿皮一样朴素,形容人们生活清贫。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诗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廉洁奉公的诗歌
成帷成幕逐飞尘,纨裤多缠舆隶身。 成帷成幕:指车盖、帷帐等物。成幕,形容车辆豪华。 纨裤:用细绢做的衣服,比喻富贵之人。 多缠舆隶身:指仆从众多。 惯习淫奢无善俗,少年思怕老来贫。 惯习淫奢:长期过着纵欲奢侈的生活。 无善俗:指没有好的风俗习惯。 少年思怕老来贫:年轻的时候担心将来会因年老而贫穷。 赏析:此诗通过写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喜爱和对贫困未来的担忧,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注释:观音山的山路蜿蜒曲折,罗汉门旁边虎豹关。笑指当年空守戍,但知深谷有乌蛮。 赏析:诗人通过对台湾观音山的描述,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观音山的山路蜿蜒曲折,象征着台湾的历史和文化道路。罗汉门是台湾的一个著名景点,它见证了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虎豹关则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台湾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莽葛轻便破碧沙,弄潮如戏语喧哗。 - 译文:轻快的船帆在碧绿的水面上划过,掀起阵阵波浪如同嬉戏般喧闹。 - 注释:莽葛,指船只轻盈、快捷;弄潮,即在水边玩耍或游泳,此处指船只在水中激起波浪的动作。碧砂,指碧绿色的水面。 2. 依稀佛子乘杯渡,仿佛仙翁泛海槎。 - 译文:模糊地可以看见佛子们乘坐小船渡过海洋,恍若仙人在泛海而行。 - 注释:佛子,指佛教徒;杯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