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芳
【诗句】 深冬犯晓只春衣,芋蔗村村露未晞。 到处青林间绿野,海东风景觉全非。 【注释】 - 深冬:指冬季,通常是指12月到次年的2月这段时间。 - 犯晓:即凌晨时分。 - 春衣:指春天的衣服。 - 芋蔗村村:指的是种植芋头和甘蔗的村庄。 - 露未晞:指早晨的露水尚未干涸。 - 到处:遍及各处。 - 青林:绿色的树林,泛指林木。 - 间:在……之间。 - 绿野:指绿色原野,泛指广阔的农田。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风光与历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红毛百雉半颓垣,双榜迷离海气昏。 - 红毛:这里指的是台湾岛,因为历史上台湾曾被称为“荷兰属地”。 - 百雉:指的是台湾岛上的建筑物,象征着繁荣和美丽。 - 颓垣:破旧的建筑废墟。 - 双榜:指两座高高的旗帜或标志,象征权威和力量。 - 迷离:模糊不清,这里形容海雾弥漫的景象。 - 海气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台北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台北的地理环境,表达了对台北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仄径纡通斗六门”,意为狭窄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往斗六城门。这句诗描绘了台北地势的高低起伏和道路弯曲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台北的自然风貌。 第二句“山牛遥触压荒村”,意味着远处的山牛正在触摸着荒凉的村庄。这句诗描绘了台北的乡村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 第三句“画开地险须重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作答。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提示信息分析即可。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台湾巡视时所见的景致。首句“内山遥夹外山高”,写台湾山脉中内山与外山相对峙,一山之巅,一山之底,一俯一仰,高低起伏。“复岭重冈叠翠涛”写台湾山地层峦叠障、山势雄伟,绿树葱茏、万峰竞秀的景象。第二句“一带阿猴林下路
星轺回处转旌霓,人海无声马不嘶。 敢道霜威堪镇俗,长思涛静木城西。 注释:星轺,即使者所乘之车,这里指使节的马车。星轺回处,即使者归来之处;转旌霓,即旗幡在风中飘扬。人海无声,指人群寂静无声。敢道霜威,即谁敢说寒霜的力量足以镇服世俗。长思涛静,指长久地思考海上波涛平息的情景。木城西,指海边的一座小城。 赏析:此诗以“星轺”为线索,描绘出一位使节归来时的景象。使节的马车从遥远的国度归来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龟蛇对峙锁孤城:描述一个场景,龟和蛇(可能象征坚固的防御或自然的力量)对峙于孤立的城市之中。这暗示了防守者在面对强敌时显得孤立无援,同时也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 形势空传统领营:这里的“空”可能意味着虽然固守,但缺乏创新或突破。而“传统领营”可能指的是坚持传统的方法或策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现状的坚守,但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对新方法的需求或期待。 第二句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从诗的意象到诗的思想情感,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平经历,进行具体的分析。“打鼓山头石罅开,悬崖倒拍海潮回”,此句是写海潮拍打礁石发出的声音,“打鼓”是拟人手法,将大海比作有生命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悬崖倒拍海潮回。”这一句中“悬崖”是指海边的崖石,“倒拍”是指海浪拍打崖石
注释: - 赤山(指赤峰,位于中国辽宁省):指的是赤峰市的一座山。 - 葱翠漾春烟:形容山上树木茂盛,绿意盎然,仿佛春天的烟雾弥漫。 - 沙暖云晴别有天:形容天气晴朗温暖,给人一种特别舒适的感觉。 - 日午:中午时分。 - 崖边:山崖旁边。 - 人语沸:人们交谈的声音很大,像沸腾的水一样。 - 村童队队浴汤泉:村里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在温泉中沐浴。 赏析:
这首诗是台湾纪巡诗,作者是陈肇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陂卧晴沙号七鲲,如环如抱复如蹲。 - "陂卧":指湖边或水边的平坦地形。 - "晴沙":晴朗的天空下的沙滩。 - "号":这里指的是鸟鸣声,可能是指鹭鸶在湖边鸣叫。 - "如环":形容地势像环形一样。 - "如抱":形容地势像拥抱一样。 - "复如是":意思是说这种地形再次出现。 - "蹲":这里是动词
这首诗是台湾纪巡诗的开篇。以下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矫首南荒欲尽头,影浮拳石小琉球。 这句话的意思是抬头望向南方的边疆,想要寻找尽头的方向。这里用“矫首”表示仰望,“南荒”指的是南方的边疆地区,“欲尽头”则表达了一种寻求方向、探索未知的决心或欲望。而“影浮拳石小琉球”则是在形容一个小岛——小琉球,它的影子漂浮在拳石上,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 天回地转渺无际,万水朝宗亘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