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己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岩菊开时霜信杳。 —— 菊花在岩石上盛开,但霜降的消息已经遥远了。 2. 风雨无情,又是重阳了。 —— 风雨无情,意味着岁月无情地流逝,而今天是重阳节。 3. 茆舍疏篱人不到。 —— 我住在茅草屋旁的简陋小篱笆内,很少有人来访。 4. 床头醅瓮生微笑。 —— 我的床头酒坛子仿佛对我微微一笑。 5. 莫怪住山真小草。 —— 请不要奇怪,我就像山林中的一丛小草,微不足道。
【注释】 甲辰:指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晦日:即除夕,旧时称年终最后一天。立春:春季开始。鸡栖:指鸡鸣。行李:出行时的装束。短辕车:古代一种小车,用两马牵引。东风吹不去:指春天的严寒不会阻止春天的到来。头上雪,眼中花:形容雪花飘洒在头上,像雪一样白;而眼睛却能看到春天的花,比喻人虽然年老体衰,但精神不衰。甘泉:地名,在今陕西淳化县。宜:适合。稌(hǎn):《诗经·小雅·大田》篇名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感情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表达这种情感,最后点出情感的表达方式。此题要求对“送春六曲”中的四首诗进行赏析,赏析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 【答案】 译文:龙尾溪边柳丝飞舞,虎头山下花海无边。沉醉在花香中留下杖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词内容及情感的赏析。此题要结合全诗,从思想感情、手法和语言等方面分析作答。“渔家傲”是词牌名,这是一首送春词,上片写诗人因送春而产生闲愁,下片写诗人因愁而饮酒,借酒消愁。“醉眼看花如隔雾。”这句写出了诗人因送春而产生的闲愁,也写出了诗人因送春而产生的孤独感。“明朝酒醒那堪觑。”这句写出了诗人因送春而产生的孤独感,也写出了诗人因送春而产生的寂寞感。“云不去,黄昏更下廉纤雨
江城子·九月有感 作者:张耒 数椽茆舍大如蜗,老生涯。寄山家。遮眼文书、随分有些些。 自愧行年如伯玉,思往事,尽堪嗟。 从他鼓吹沸鸣蛙。鬓霜华。晚来加。南北东西、泛若水中槎。 此去存身知有道,深自隐,效龙蛇。 注释: 数椽茅屋像蜗牛壳那么大,这是作者晚年的住所。寄居在山中人家。 我惭愧地想到我的年纪就像伯玉(伯牙)那么老了,想起过去的事情,真是值得叹息。 任凭鼓乐之声震天动地,蛤蟆声鸣叫不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亭主人张君器赴任龙庭饯送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和希望。 首联“千丈虹蜺卷壮图,几回弹铗叹无鱼”,起句点明亭主人去龙庭行将开始,用夸张手法描绘他即将踏上征途的雄壮景象。千丈的彩虹高卷着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用“弹铗”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凡。“几回弹铗叹无鱼”,比喻自己虽然有远大的抱负,却像没有鱼的铗一样无用武之地。 颔联“南溟久滞垂天冀,北阙谁飞荐鹗书”
杨生彦衡(杨彦衡):字彦衡,北宋诗人。 初夏:夏季初,指四月初。 三数:三四句。 徵和:古乐器名,也指乐府诗集。 虽勉强应命格韵:虽然勉强地应酬。 枯槁深惭见知:形容贫瘠,心中惭愧有愧于人。 其六:第一句。 酒熟江村:指在江边的乡村里喝得烂醉。 擘蟹黄:掰开蟹壳吃黄,形容饮酒。 论诗看剑引杯长:谈论诗歌时拿剑当酒杯来举杯畅饮。 闲身散懒无拘束:闲散自在,不受拘束。 笑杀君房醉里忙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每首五绝。第一首题为《排遣》。 诗句释义: 1. 四海干戈战血腥,头皮留在更须名。 - “四海”指的是整个世界,这里指代战争的广泛影响。 - “干戈”是古代的兵器,这里泛指战争。 - “战血腥”描述了战争带来的血腥场面。 - “头皮”可能指战争中的士兵被割下的脑袋。 - “须名”表示必须被人记住。 2. 病寻药物为闲计,闷引文书作睡程。 -
兰丈晚节轩 晚节谁能识此君,一官不复任浮沉。 蛰龙未起三冬卧,老骥犹存万里心。 陶令不来尊有酒,嵇康已逝室无琴。 横溪文字光千古,旧有新诗播士林。 注释: - 兰丈(指人名):这里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 晚节:晚年的节操、品质。 - 谁识:谁能识别。 - 一官:一职,指官职。 - 不复:不再,没有再。 - 浮沉:比喻官职的升降变化。 - 蛰龙:比喻深藏不露的人才。
梅花十吟 其三 寻 风流谁似李三郎,不记仙姿委路傍。 天上人闲无觅处,风来罗幕只闻香。 注释: 1. 梅花十吟 其三 寻:这是一首诗的题目,梅花十吟是作者自号或者别称,其三是其中的一篇。 2. 风流谁似李三郎:风流指的是才华横溢的人,这里指的是李三郎,一个才华出众的人物。 3. 不记仙姿委路傍:仙姿是指仙人的容貌,委路傍是指被抛弃在路边,这里形容李三郎虽然很有才华,却因为种种原因被世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