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海陵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海立云垂澜拥紫,星房雾牖亘天起。 - 注释:海水如同一座山屹立,云雾缭绕,仿佛大海拥抱着紫色的浪花。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洋景色,海天一色,云水相连,给人一种浩瀚而神秘的感觉。 第二句:列肆骈阗一鬨兴,隐隐十洲见城市。 - 注释:市场繁华,人声鼎沸,隐约可以看到十座小岛,它们像是城市的缩影。 -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螳斧(táng fǔ) - 翻译:螳螂的斧头 - 注释:“螳斧”可能指代一种用于战斗或装饰的小工具,如古代战士或文人用来表现勇猛或审美的工具。 - 赏析:螳斧的形象描绘了螳螂在战斗中的勇猛姿态和其使用斧头的实用性。它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与人类文化之间的联系。 2. 趯趯螳螂斧,临风带怒行 - 翻译:摇曳着的螳螂斧,面对风带着怒气前行 -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希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梦灯 的皪画帘前,萤飞不夜天。 注释:皪(wěi)画帘——装饰有花纹的帘幕;萤飞——指萤火虫的光在黑暗中飞舞。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夜色朦胧,画帘上绘有花纹,而萤火虫的闪烁在不夜的天空中。这里的关键词是“萤飞”、“画帘”和“不夜”。 孤灯终弗灭,真火本无烟。 注释
【注】蛙鼓:指鼓乐。 译文: 水面上泛着白蘋洲的涟漪,鼓声在水底回荡,梵唱声分明,喧闹未止,仿佛还在继续。两位高官正在喧哗,而五更时分,士兵们敲打战鼓的声音又让戍边之人愁绪满怀。池塘里细雨催花,田里的清风吹过稻谷,秋天到了。到处乱敲如记里,淡烟疏月一声收。 赏析: 此诗写鼓乐之声,以“蛙鼓”为题,实为泛指。首句写鼓声大作,水底漾起阵阵白蘋洲之波纹;次句写梵声与鼓响相和,闹得不歇。三
《蚓笛》 不须丝竹奏分明,直把虫声当笛声。夜冷水龙翻别调,宵深歌女怨残更。 吟馀柳色墙阴古,咽落梅花砌上清。为问倚楼人在否?满阶苔藓碧无情。 注释: 1. 不须丝竹奏分明,直把虫声当笛声:不用吹奏乐器,只需倾听虫鸣声,就能分辨出音乐的高低。 2. 夜冷水龙翻别调,宵深歌女怨残更:夜晚的水面上,像水龙一样翻滚着,发出不同寻常的声音。在深夜里,歌女的歌声也显得格外哀伤,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
蜂房 指点蜂窠里,房悬一角斜。 春深香作国,日暖蜡为家。 世界真如蜜,楼台半是花。 忽逢金翼使,为报午时衙。 注释: - 指点蜂窠里:形容蜜蜂在蜂巢中的忙碌景象。 - 房悬一角斜:描述蜜蜂的翅膀挂在蜂房上,形状像是斜角。 - 春深香作国:春天到来后,蜂房内充满了花香,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种芬芳之中。 - 日暖蜡为家:形容在阳光下,蜂房内的蜜蜂就像在家中一样温暖舒适。 - 世界真如蜜
不须丝竹奏分明,直把虫声当笛声。 夜冷水龙翻别调,宵深歌女怨残更。 吟馀柳色墙阴古,咽落梅花砌上清。 为问倚楼人在否,满阶苔藓碧无情
的皪画帘前,萤飞不夜天。 孤灯终弗灭,真火本无烟。 影为临风闪,光还冒雨燃。 碧梧秋苑夕,流映绮罗筵。
清代诗人韦国琛,生平不详。 韦国琛生活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具体生平信息不为人知。他以创作五言律诗《梦灯》而留名于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被后人传颂。韦国琛的作品在海东书院刊印的《瀛州校士录》中得以传世。《梦灯》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从韦国琛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窥见他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