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意象特点,分析诗中意象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及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夜坐 风叶夜萧骚,寒灯照寂寥。 冷泉和月汲,残叶带霜烧。 半白吟髭茁,馀红醉脸潮。 旧来樵牧地,小隐不须招。 注释: 1. 风叶夜萧骚:风吹树叶发出萧瑟的声音,形容夜晚的寂静。 2. 寒灯照寂寥:寒冷的灯光照亮了空旷的地方,表现出夜晚的冷清和寂寥。 3. 冷泉和月汲:在寒冷的泉水中汲取清凉,象征着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寻找心灵的慰藉。 4. 残叶带霜烧:凋零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带着寒霜的余温
【注释】: 东崦:东方的山边。 小涧石楠树,疏篱木槿花:涧边的石楠树,篱笆里的木槿花。 蜀鸟:指杜鹃,又名子规、子鸠等。 胡麻:芝麻。 五字山居偈,长吟老岁华:这是一首五言诗。“山居偈”,即佛家语,是说一个人在山上居住,用偈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长吟老岁华”:意译为年复一年地长吟着这首偈语,感叹岁月流逝。 赏析: 《山居二首》是诗人隐居于山林之中所作的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看法
汉世诸陵古已邱,悲风摵摵老梧楸。 金人往日泪曾堕,石马何时汗忽流。 江北江南千里隔,身前身后百年愁。 九原定有英灵在,消得寒儒浪白头。 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汉代皇帝的悼念之作。诗的首联描述了汉朝皇帝的陵墓已经荒凉,风吹过时发出悲凉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哀怨。第二联进一步描绘了古代帝王的悲哀,他们的泪水曾经落下,而他们的石马也曾经有过汗水。第三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思考
《山居二首》 柴扉终日掩,一室静无尘。 久坐已穿榻,高眠不秃巾。 诗肠愁境乐,酒面老年春。 自有白云隔,无劳麾俗人。 【注释】: ①柴扉:用树枝、茅草等编制成的门。闭门而设,以蔽风雨。 ②诗肠:指诗人的诗歌才华。 ③酒面:比喻酒的颜色。 ④麾(huī):挥。古代的一种仪仗用具。 ⑤“自”字下加“有”字,是说有白云隔着,意思是自己隐居在山上,与世隔绝。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退隐后的闲适生活之中
注释: 1.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世上的人都在赞美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 2. 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柑:我想纠正这种错误,创作一首《冬果十咏》来描绘柑橘。 3. 万株名古寺,近复说东阳:万株柑橘树,靠近又说起东阳。 4. 翠树骈赪卵,烧空炯夜光:绿树和红鸡蛋一样密集,燃烧着夜空中的光亮。 5. 果堪凉渴朔,叶复草颠张:果实可以缓解夏天的炎热和口渴,叶子又覆盖了草地。 6. 欲上潼江去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感伤情怀。 “别子声诸友”是说和子声、诸友分别。子声即李白,李白在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后,曾到过湖北,又曾从流放地四川返回江南。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描写长江三峡的诗篇,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等。此诗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岁月流逝,三、四句写书信往还,五
【注释】 世之咏物者:世上那些吟诵事物的人。 采春花而落秋实:摘取春天的鲜花,秋天收获果实。比喻人们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本质。 余欲矫其失:我想纠正他们的缺点。 冬果十咏:这是一首咏物诗。 柑:柑橘。 人皆遗外像:人们都丢弃了外在的形象。 尔独取皮毛:你却只取它的皮毛而已。 露颗团黄玉:露珠晶莹如黄玉般润泽。 春枝剪绿袍:春天的树枝剪去了绿色的外衣。 捣齑烧雨韭:用雨后新鲜的韭菜捣碎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春晓杏花路,逢梅忆故知。 一年离别恨,几度唱酬诗。 风雪愁归路,关山隔后期。 欲言难即见,临水寄相思。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春晓杏花路:春天的早晨,杏花盛开的小路。 2. 逢梅忆故知:在梅花盛开的季节,回忆起旧日的朋友。 3. 一年离别恨:经历了一整年的分别和思念之苦。 4. 几度唱酬诗:多次吟咏并创作诗歌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5. 风雪愁归路:在风雪中行走
注释: - 诗句1:“种自涂林得,名随博望来。” - 注释:“涂林”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树木的名称。 - 诗句2:“半因霜虐重,多为雨淫开。” - 注释:“霜虐”是指霜冻对植物的伤害。 - 诗句3:“粒破冰生骨,房分珠带胎。” - 注释:“粒”和“房”可能是描述果实的形态特征。 - 诗句4:“玉匙飞一饷,为我配金罍。” - 注释:“玉匙”可能是指一种用于食用的工具,而“金罍”则是指一种贵重的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