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诗句中重点词语理解诗歌情感。 “黑气冥蒙压府城”,意思是黑气笼罩着松江府城,看不见天日,看不到光亮。“冥蒙”一词,形容雾气浓密而不见天日,突出了阴霾笼罩的天气状况。“压”字表明了阴霾厚重之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抑感。这两句写雾气弥漫于松江府城,使人无法看清前方的路,也难以辨认出是谁。
正月廿二日夜三更雷始鸣 注释:正月的第二个二十二日,深夜三更时分,雷声开始轰鸣。 赏析:正月的第二个二十日夜晚三更的时候,雷声开始轰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风狂雨急夜三更,隐隐春雷已作声。 注释:狂风暴雨在深夜三更时突然来袭,雷声隐隐约约地传来。 赏析:在这风雨交加的深夜三更时分,春雷开始隐隐作响,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节候数来先十日,多应群蛰未全惊。 注释:按照节气推算,这十天之后便是惊蛰
诗句释义 1 四更来簉紫宸班: - 簉(xù)紫宸班:在皇宫中的紫禁城内的班位。紫宸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因此"紫宸班"特指皇帝的位置。 2. 恭谢皇恩仰圣颜: - 恭谢皇恩:表达对皇恩的尊敬和感激。 - 仰圣颜:仰望神圣的脸庞,表达敬仰之情。 3. 五拜礼严三叩首: - 五拜礼:一种古代的礼节,表示对某人非常尊敬。 - 三叩首:古代的一种头碰地的礼节,表示深深的敬意。 4. 春风两袖趣东还: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诗写冬日农事的艰辛,以“望穷”二字作结,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第一句“廿三日”,说明是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这天写的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寒冬腊月里,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的辛劳之情。 第二句“打窗风霰五更头”,是说天寒地冻,凌晨四点多钟的时候,窗户上的冰花被北风吹得直打转。“霰”是一种小冰块。“五更头”,指凌晨时分。这一句的意思是:冬天的清晨,天气十分寒冷
注释:谷日雨,即谷雨。寒风,指寒冷的春风吹动细雨,雨声如剪刀剪裁。冥冥,细雨纷纷的样子。水云,指雨水和云雾交织在一起。黄菜,泛指各种蔬菜。麦青,指麦苗青青。墙外语,形容老农在墙上用方言说话。今年不得看参星,意思是今年恐怕看不到参星(北斗星)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的田园风光的诗作。全诗以“谷日雨”为题,描绘了一幅春雨纷飞、万物复苏的田野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诗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最后按要求作答即可。 ①“讲明三诰阐王言”一句中“讲明”的意思是阐述、说明;“阐王言”指阐明君王的话,即皇帝的圣旨。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
【注释】 八月六日:指农历的七月十六日。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8月23-25日之间。亥时: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代的晚上9点到11点。过虑:担心忧虑。无过虑:没有担忧的意思。天意:上天的意志。教:告知、告诉。 赏析: “今朝白露亥时交,小雨霏微向日捎。”这是诗人对白露节气到来之时的具体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写到了节气的变化,白露时节,大地开始变凉,万物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注释】 丙子:干支纪年法中,丙子为干支之一,表示年份。五日:农历月份的第五天。甲子雨:即甲子日下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抒发自己对于时序变换和人生遭遇的感慨。全诗以“丙子五日甲子雨”开篇,描绘了正月上旬的天气状况。然后转入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最后又回到个人的情感体验上。 第一句“正月上旬逢甲子,试稽农历定丰年”,是说在正月上旬遇到农历中的甲子日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慈云十咏灵峰古刹 在九层的屏风前,云彩仿佛从天边飘落,龙和象庄严而神圣,震耳欲聋的法音回荡。 山中的神灵没有供养,但它们却用六时不断的朝拜来报答我们。 赏析: 此诗描绘了灵峰古刹的壮丽景象。首句“云屏九叠自天开”,以九层屏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古刹的宏伟壮观。屏风如同天然的屏障,将天空与人间隔开,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龙象森严震法雷”
注释: 1. 雪停五日未全消:雪停了五天还没有完全融化。 2. 云净天清气泬寥:天空清澈,云层干净,空气清新。 3. 故老相传名赤脚:故老相传,指的是老一辈的人。赤脚,指没有穿鞋的意思。 4. 来年山岳要枯焦:明年山上将会变得枯萎干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雪停五天还未完全融化,天空清澈,云层干净,空气清新。老一辈的人相传,赤脚行走在雪地上,可以感受到大地的温暖和舒适。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