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注释: 白露日桂花开,次张一高韵 —— 白露时节,桂花盛开,次于张一的韵律。 池上曾轩日夜开,天垂银汉洗浮埃 —— 曾经的池塘之上有亭台,日夜开放。天空中银河下垂,洗涤着地面上的尘埃。 岩花初见丹英吐,节候新交白露来 —— 山中的花朵最初看到丹红色的花瓣绽放,节气已经与秋季相交接,迎来了白露。 细细古香吹小榻,瀼瀼清气落深杯 —— 细细的花香随风飘散在小床上,清清的香气洒满酒杯。 蟾宫此夕知何夕
【注释】 1、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年号,此诗作于明朝。庚午:指公元1370年。滕六:指滕王李元婴。呈祥:指呈上吉祥之物。景物新:指景物都呈现了新气象。一夜花明寒栗冽:一夜后梅花盛开,寒气逼人。九山玉洁:九山如玉石般洁净明亮。晓精神:早晨的精神焕发。清浮剡曲:指在剡溪上游洗去战尘。怀思棹:怀念战船。百榖有秋(jià):百谷成熟的时候可以收割庄稼。端可望:值得期待。草堂:指杜甫草堂。纪咏:即记诵
注释:将折下的竹枝剪成青鸾的尾巴形状,挂在珊瑚制成的钩子上。明月照耀着清雅的影子,仿佛握住了湘江秋天的风韵。 赏析:诗中的“题纨扇折枝竹”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
【注释】 1. 送乡贡进士:指送行。余庆:作者的别号。吴时纬、仲文、克潜:都是作者朋友的名字。 2. 新水生:新近的水,即初春之水。会试:明清两代选拔举人入京会试的科举考试名称,俗称“大考”。 3. 富贵能相逼:指功名富贵能够互相吸引、互相影响。决取科名:决心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此行:此去参加考试。 4. 龙虎榜:科举考试中录取的榜名。浓淡墨:浓墨和淡墨,形容榜文的不同字体或不同深浅的颜色
腊月癸亥立春喜晴三首一冬霪雨动弥旬,今日初晴值立春。 八表荡除阴沴尽,万民瞻睹太阳新。 土牛彩仗寒犹冱,蔬甲雕盘绿未匀。 林下老翁增寿纪,宫花不上小乌巾。 注释: 1. 一冬霪雨动弥旬:一个冬天里,连绵不断的大雨持续了一个多月。 2. 今日初晴值立春:今天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正值立春时节。 3. 八表:指四面八方。 4. 阴沴:阴暗的天气或气氛。 5. 万民:所有人。 6. 土牛
诗句释义及赏析 东风揽辔过长干,杨柳青丝拂绣鞍。 - 东风揽辔: 表示迎接春天的东风,象征吉祥和顺利。 - 长干: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在地或经过之地。 - 杨柳青丝拂绣鞍: 描绘了一幅春天柳树新绿的景象,同时用“青丝”形容柳枝,增添了一丝柔美和生机。“拂”是轻轻触摸的意思。 场屋竞夸攀桂手,文章深契主司官。 - 场屋竞夸攀桂手: “场屋”通常指科举考试,这里的“攀桂”暗喻通过考试
已已七夕立秋次胡万山韵头童齿豁鬓毛衰,老大徒添宋玉悲。 天上双星应有约,人间一叶似知时。 彩楼香满凉生早,银汉桥横夜度迟。 此日报秋端罕遇,呼儿捉笔和新诗。 注释: 1. 已已:古代的日历,指的是农历七月七日,也称为七夕节。 2. 童齿豁鬓毛衰:形容人年纪渐长,容颜衰老。 3. 宋玉悲:指宋玉在《神女赋》中表达的悲伤之情。 4. 天双星:指织女星和牛郎星。 5. 人间一叶
腊月癸亥立春喜晴三首开岁三元尚一旬,东城箫鼓已迎春。 ——新年的第一个星期已经过去,城市的东部传来了喜庆的鼓声迎接春天的到来。 辛盘切出丝丝细,花胜簪来朵朵新。 ——用剪刀将辛盘(即辛夷花)剪成细细的丝状,用花胜(一种装饰用的花环)插着朵朵鲜花。 柳眼蹙金犹浅嫩,梅腮傅粉已轻匀。 ——柳树的眼睛紧闭如同金色一般,而梅花的脸颊涂上薄薄的粉妆却显得更加娇嫩。 腊醅缸面浮香蚁,不负吾家漉酒巾。
诗句解释 1 "一从鼓箧见奇才,高步蟾宫折桂来。":自从打开箱子发现有才能的人,高高地登上月亮的宫殿摘下桂花来。这里的“鼓箧”是开启书本的动作,而“一从鼓箧见奇才”可能是指钱宗善等人初次被选拔为贡生(即地方推荐的优秀学生)进入京城学习或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高步蟾宫折桂来”则描绘了这些贡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成功,如同蟾宫折桂一样荣耀归来。 2. "圣世设科罗俊彦,春闱较艺夺高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潦水茫茫接淀湖,人家如在辋川图。” - 注释:潦水,泛指积水;茫茫,广阔的样子;淀湖,大湖;辋川图,指唐代画家王维的《辋川图》,这里用以形容风景如同画卷。 - 译文:积水波涛滚滚,似乎与大湖相连,远处的景色宛如一幅王维的《辋川图》。 2. “日明练色涵青嶂,风细鳞纹漾绿芜。” - 注释:练色,明亮如练的日光;含,包含、蕴含;青嶂,青色的山峰;鳞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