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
【注】 上信国公:指韩世忠。韩世忠,字良臣,南宋抗金名将,封申州上党郡开国公。 天上去:指天上飞去。 【译文】 十年过去了,我目中所见肠中所思都与韩世忠断绝了联系,看不到他病中的大雁从延平回来。 如果我没有听从您的劝告,那么您一定上天去了,我一定会在下雪的时候到您那里来。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正月十四日大雪时怀念好友韩世忠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以景托情,借下雪时节来寄托对友人韩世忠的无限思念。
【注释】 正月十四日大雪:指元丰二年(1079)冬十二月十二日,苏轼被贬惠州途中在黄州。大雪即下雪,信国公即宋太祖赵匡胤。 哭得愁云转不晴:苏轼在黄州,与弟弟苏辙同为贬官,二人兄弟情深,东坡有《和子由次韵》诗。 山风吹泪欲成冰:苏轼贬黄州时,曾作《赤壁赋》,其中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诗句。 两年不过西州路,今日来登下马陵:苏轼贬黄州,曾作《定风波》词,其中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注释】: 正月十四日大雪上信国公冢 气概堂堂压九州,谁知零落此荒丘。 却烦野老编松叶,怕有牛羊上冢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首句“气概堂堂压九州”,写雪势之盛,直逼九州大地,气势不凡。颔联“谁知零落此荒丘”一句,是说大雪之后,信国公的坟墓荒芜破败,无人问津。颈联“却烦野老编松叶,怕有牛羊上冢头”,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回应。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方法,将“零落”写作“陵落”
【注释】 昨日相扶尚自存(昨天互相扶持,仍然能够相互依赖):相,互相;尚,还。 今朝痛哭奠清尊:今朝,今天;奠,祭奠;清尊,指酒杯、杯子等酒器。 如何一夜音容(如何一夜之间)隔(隔离):如何,怎么;一夜,一个晚上;音容,声音容貌;隔,隔绝。 说梦魂:说,说梦话;说梦,说梦见的;魂,魂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亡妻追悼的悼亡诗。诗人在妻子去世后,悲痛欲绝。首联写与妻子分别后,自己依然活着
注释: 老人即使不哭也自会让人伤心,更何况又长年累月的病眼昏沉。 终日哭声那还能听,但每一声中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赏析: 此诗是李益在长安为官时所作。诗人以自己亲历见闻,描写了一位老妇人因丈夫久病不愈而悲伤过度、憔悴而死的情景。全诗以“伤逝”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老人悲伤的形象和内心活动,以及其哀恸之深。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老人悲痛的深度和广度
【注释】 上田:山丘。下田:山脚。水哓哓:水流声。南岭北岭:指南北两山。虫啁啁:虫子鸣叫声。谁管领:谁来管理?可怜:可惜,可哀。海棠梢:指海棠花枝上结的果实。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野田间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笔触细腻,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皆山夜起”一句,描绘了一幅夜晚山间的景象。山丘、山脚、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注释】 1. 哭亦周:杜甫的《哭李先生》诗有"君今既已为,吾道益不存。"语。这里指诗人对李唐宗室大臣的遭遇深感痛惜,而李唐宗室大臣又以"哭亦周"来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 2. 擢第君王与袍笏(zhōufú):指科举考试得中后,皇帝授予官职和印信。袍笏(hùfǔ),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礼服和佩带的玉色官印。 3. 盖棺丞相办深衣(jiǎguānbànshēnyī):盖棺,用棺材盖上;丞相
注释: 哭亦周:指杜甫,他的诗作《哀江头》中有“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摇城。天上浮云似白衣,斯人已乘黄鹤去”等句,表达了对杜甫的哀悼之情。 二十年来黍一炊:形容杜甫在战乱中生活艰辛,二十年来只吃过一次饭,黍(shu)是古代的一种粮食。 英风惟有冢累累:指杜甫英年早逝,只有坟墓还屹立不倒。 儿童踯躅牛羊戏,陌上行人谓此谁:描述了杜甫墓前的景色,孩子们在玩耍,而路过的人却不知这是杜甫的墓地。 赏析:
【注释】 山夜:即山夜宿。 邻家:指邻舍的人家。 闭门:关闭门户。月色好:月色很美。 篱落:篱笆。参差(cēnqī):长短不齐,形容杂乱。残雪中:残存的雪里。 想见:想象得到。方鼾睡:正在打鼾睡觉。 不知:不知道。 清风:凉爽的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夜宿的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图景。诗的前两句写邻家人家,月色很好,诗人就住在他家对面,夜晚,月光从窗内照入,照在雪地上,显得十分明净
【注释】 哭亦周:这是杜甫的《赠韦左司户曹》一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时诗人正在长安。韦左司户曹:名不详,曾任左拾遗、吏部侍郎等职。 堂上华颠泣欲枯:堂上,指官府。华颠,即“华发”,头发花白。堂上老矣,年事已高,白发苍苍。 哭声那解到黄垆:黄垆,是古代帝王或贵族死后入葬的地方。这里指墓地。那解,岂解,怎能了解。 千般欲解郤公意:郤公,指唐玄宗,因为当时他正避居在四川的别殿。 难得嘉宾一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