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解析】 此诗首联以山鸡、野鹘自喻,说自己虽有高洁的志向,但却为世俗的纷扰所累。颔联写秋日景色,“秋”字暗合题中“重阳”,写草木因秋风而萧瑟凋零,诗人隐居于此,也可隐逸于心,与世无争。颈联写自己受到世俗纷扰之苦的原因:一为嗜欲牵累。尾联写自己受到世俗纷扰之害的程度:遂与笼槛近。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风格清新,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诗篇。 【答案】 译文: 九月九日我在近处隐居感到无聊
注释: 子昂秋林行客图:指唐代诗人李白《子昂秋林行客图序》中的诗句和图画。 石棱棱而白出,树悄悄以红披。:形容秋天的景色,山石棱角分明,树叶由绿逐渐变为红色。 嗟缟衣之嘉客,方策蹇以何之:感叹那些穿着白色衣服的尊贵客人,他们正准备踏上一段旅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以及行旅之人的心情。首句“石棱棱而白出”,形象地描绘了秋日阳光下,山石上的棱角分明,呈现出一片洁白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晰
九日在迩索居无聊取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赋七诗以自遣 雁雁西北来,亦复东南翔。 动物各有时,吾当谨行藏。 注释:雁群从西北飞来,有的又向南飞翔。动物各有其活动的时间,我应当谨慎行事,隐藏自己。 厚墐违严风,密袂御凛霜。 注释:厚厚的墙壁抵挡着寒冷的北风,紧袖御寒抵御凛冽的寒霜。 陶然茅檐下,一笑生春阳。 注释:陶然在简陋的屋檐下,笑容中生出春日的暖阳。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诗句原文: 炊成日影三竿直,睡起溪流十尺高。 懵懂不知何岁月,山风吹白镜中毛。 注释解释: - 炊成日影三竿直:炊烟升起时,阳光照射下的地面形成的影子长达三竿。这里的“三竿”是古代长度单位,一竿约为八尺,因此三竿大约是二十四尺。这描述了早晨的景象,阳光明媚,炊烟袅袅上升,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 - 睡起溪流十尺高:醒来后,发现窗外的溪流已经涨得很高,水深可达十尺
九日在迩索居无聊取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赋七诗以自遣 穷人忧夜长,壮士惜日短。 重九俗所欣,我意乃迩懒。 岂无解忧酒,累酌不能满。 东园富诗材,红实垂纂纂。 【注释】: 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迩:近。 索居:独居。 懒:怠惰。 岂:难道。 解忧酒:消愁的酒。 纂纂(zuàn):形容多而下垂的样子。 赏析: 《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此诗写自己于重阳节这天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注释】 祝鸡:指祝鸡鸣。古代乡间,人们把鸡鸣作为报晓的信号,所以这里用“祝鸡”来代替报晓。 牛初:指放牛。 小立溪梁:意思是说在溪桥上站着,看打鱼。梁,即桥。 渐喜:逐渐喜欢的意思。 邻友:邻居朋友。 朋旧:旧日的同窗好友。 无书:没有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和邻里友情的小诗。全诗共六句,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与邻居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君不见东海狞龙子,学飞便逐风云起。 又不见西域豪马驹,堕地一日能驰驱。 叶家翁季亦如此,一经接武成师儒。 毛锥如风腹如笥,快书疾读三千字。 颇闻曾下仲举榻,不为频通祢衡刺。 台书翩翩江上来,吾州自古多贤才。 裹琴携砚速相就,为子归扫山中莱。 译文: 东海有条狰狞的龙之子,学习飞翔后便能追随云和风一起升腾。西域有匹马驹刚落地就能奔跑,一天之内便能奔驰千里。 叶家的这位年轻人也是如此
诗句:十百琅玕接屋山,麦花淡白菜花斑。 译文:屋旁的山峦上长满了上百颗琅玕树,田里成熟的麦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田间的白菜花点缀其间。 注释:琅玕(láng gān):一种美玉。接(jiē):连接。屋山:山峦。淡雅(dàn yǎ):形容麦子和白菜花的颜色清淡素雅。斑:指颜色或图案的斑点。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自然美景,以及丰收季节农田的繁忙景象
剡源田舍谁能识,只此桃源有路通。 草长岸漫渔堑北,月明人语纸槽东。 注释:剡源村边的田野,没有人能认识它。只有桃花源才有通向那里的路。草地上的野草长得很高,河岸边的小沟纵横交错,渔夫在夜里捕鱼,他们的声音从北方传来;月亮高悬天空,人们交谈着,纸槽在南边响起。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戴表元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剡源村边的田野和渔夫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三间瓦屋,几亩菜园,学着种植桑麻,又过了一年。村中美酒常沾嘴唇,听到山歌便出口成章。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田园生活的诗作,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人用“三间瓦屋,数弓园”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环境,既简洁又富有诗意;用“旋学桑麻又一年”来表达自己对农业的热爱和专注,展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